。
整整拉了一车的东西,第二天早上四点,静姝被跃跃欲试的静妈拉起来上班了。
静姝首先在水龙头处按照大中小的顺序分别用布包裹着土壤,经过三层筛选,水一层层的渗透下来,会将红线虫过滤在外,这个土壤要每天更换。
然后静姝花费了一整天的时间修建了一个超级大的池子。
经过第一层过滤的水,会进入一个‘凹’字型的水池。
第一格存有大石子、大鹅卵石、小鹅卵石、瓦砾、细沙、黄泥的池子.水经过沉淀以后,流进第二格由砖头砌成的池子,这里面是木炭、细沙组成。
静妈有些欲言又止,这个办法用过,但好像结果不太理想?
不过到这一步确实便完成基本的过滤,第三格是储水的大池子,上部分有一截木塞,等储满水后会通过渗透木块溢出到四个格子,再次完成一次过滤。
家家户户基本止步于第三个池子就可以过滤出一小半的虫卵了,第四步并没有画蛇添足的做法,而是在等第三个池子里的虫卵长大。
世界已知的细菌最小的大于0.1微米,虫卵会在短短两三天从细菌长那么大,所以既然没有条件过滤,那就等它长大一点再过滤也可以嘛。当然有些人说,那你还不如直接把红线虫过滤了,然后抓老虫吃掉里面长大的虫卵呢,这个方法也可以,但是…不是一般的慢,在这里放老虫只是起到一个清理的作用。
“每天要抓老虫放到第三、第四个池子里,清理里面长大的虫卵。”
第四个格子自然有漏网之鱼,但可以池顶放出一片片菜根,一半的虫卵就会被吸引过去,等它们长大后老虫就可以吃了。
这其实也叫养猪流,等你长大流...
在第四个格子中间开排水孔,最后过滤的水流到第五格里。
在中间开排水孔有助于沉淀物沉在最下方,上面的虫卵在菜叶上,中间的便是过滤好,基本符合可以种出菜的水质了。
这种过滤在明崇祯时就有了,只不过前世有人将它改良了一下,发现这种凹型池真的好用,一环连着一环,环环相扣,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方法,比单独的过滤也要给力很多。
“妈,这个池子的缺点就是过滤慢,一池子水估计要过滤一天,不过过滤一池子的水足够你们浇灌用了吧?”
“够了够了,我闺女就是学习不好,其他啥都好。”
教会了静妈原理后,接下来的几天管理司总算没有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