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劳动十几个小时,只能得到一角多工资!工人们在那儿不仅受剥削,更由于劳动条件差,时有事故发生。
那些洋监工、技师随意打骂工人,再加上中国工头的欺侮,他们过着非人的生活。
下班时,工人必须在厂门口接受搜身。
一次,一个姓袁的工头,借机调戏一名小女工,被禄贞看见,他上前打了工头。
工头大怒挥鞭就要打他,但由于引起了众怒,未能得逞。
禄贞不甘受这份气,决意离开这家工厂。
1
一八九五年清廷与日本签定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后,引起了国人的愤怒,纷纷起来声讨;台湾则爆发了“反割台”斗争。
禄贞痛感国家的衰落,眼见当时的列强图谋瓜分中国,他认为只要国人齐心,力挽狂澜,就会有助于国家转弱为强,于是萌发了投军卫国的念头!
一八九六年一月,张之洞调回湖北任湖广总督。他张榜召募新兵,应募者必须年满十六周岁。
而吴禄贞年龄尚不足十六,他前去应试时。为了闯过了报名关,他搬出“春秋战国时代,就有童子汪漪执干戈以卫社稷”的例子,说服了负责报名的军官同意他报名。
考试时他写文赋诗,表明自己投笔从戎之志。
其诗云:“开卷喜读战国策,濡笔爱草从军赋。安得一战定三韩,投笔从戎争先赴。”文章讲述了书香门第出身的他,投笔从戎为报国。他的试卷颇受张之洞赏识,命人油印后散发各营,以鼓士气。
他被录取在工兵营当兵。
吴禄贞入伍后,刻苦操练,钻研《西法类编》等兵书,成为士兵中的拔尖人材;一年后被张之洞指名选派入湖北武备学堂学习。
这是一所培养下级军官的学校,收年满十八的有培养前途者入学,年方十七的禄贞是破格入学的。
他在那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自幼学过的格制学,此时发挥了作用,使他接受“西学”较他人容易。
一次,他甚至走上讲台去纠正日本教官证错了的几何题,他毫不客气地在教官演算的题旁打了个大“x”,口说:“你证得不对!”自己从从容容地证出了此题。
日本教官被他的“胆大妄为”弄得目瞪口呆,又发作不得。
这件事当时使全校为之轰动,被人们盛赞为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其实,这不过是被欺辱,被人看不起的民族阿q精神的一种自我安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