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风云激荡中的黎元洪

借鉴。

《襄阳四略》共二十五卷。按刊印先后为《襄阳艺文略》、《襄阳沿革略》、《襄阳兵事略》、《襄阳金石略》。分别记载了府辖各县之文学艺术、建制沿革、重要战事、碑碣铭文。从光绪二十三年至三十二年(公元1897—1906年)分别出版。时间约长十年,是个人劳动成果,为当时单独修志者所罕见。

夏寿康(1871~1923年),字受之,号仲膺,又作仲英。黄冈仓埠(今属武汉市新洲区)人。父为进士、浙江钱塘知县,早逝。夏寿康靠母、兄抚养,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乡试中举,次年赴京会试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一九零七年曾被派赴日本考察政治。

不久,前面讲到的,由立宪派掀起的国会请愿大潮,轰轰烈烈在全国展开。和全国其他地方,特别是活动积极的江浙相比,湖北行动得晚了些,但也是积极参加了的。

一九一一年五月,副议长汤化龙由汉口出发,去京请愿时,送行者达万人之多。临行前,汤化龙慷慨激昂发表演说,此次去京,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受身份的限制,黎元洪没有参加国会请愿活动,但他在内心深处,是支持这个活动,并时刻给予了关注。

在随后暴发的保路运运动中,湖北则成为了震中。前边说了,黎元洪不但代表军方参加了这个活动,并被推举为铁路协会委员,在支持派代表进京和筹款募捐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获得各方好评。

在参加这次活动中,黎元洪和立宪派人士有了深入的交往和沟通,为他后来被推举为湖北军政.府的大都督,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期,在湖北的革命党中,势力最大的是二个组织,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他们实际上是同盟会的分支,一直在新军中发展组织,力图发动新军起义。做为湖北军界的二号人物,黎元洪对革命党人在他所部的活动,谈不上支持,至少是采取一种默许的态度;革命党人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在国会请愿活动和保路运动的推动下,文学社和共进会也加速了起义的步伐,并决定采取联合行动。

所谓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分。起事后推举谁作为领袖人物号令大家呢?二个组织探讨过,最合适人选莫过于吴禄真和蓝天蔚,两个人都是重量级人物,是人品高尚,坚定的革命党人,在二湖民众中享有很高威望。但是此刻这两人都在北方,所谓远水解不了近渴。

于是,有人就提出黎元洪。尽管他不是革命党人,但革命党人很信任他。把他推举出来,很多对革命持观望态度的就可能投向革命。

但是,毕竟黎元洪不是自己人,所以在革命党中,也有些人持不同意见。大家另外提出了几个人选,但都觉得份量不够。大家更担心的是,推出一个不合适的人选,缺乏号召力不说,革命党之间如果攀比起来,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

相关阅读: 叶云辰萧妍然全文免费阅读萧妍然小说叶云辰全文免费阅读璀璨人生璀璨人生小说璀璨人生全文免费阅读璀璨人生叶云辰璀璨人生叶云辰萧妍然璀璨人生叶公子璀璨人生叶云辰萧妍然全文免费阅读洛清瞳夜千溟697845叶云辰萧妍然第一女婿第一女婿叶云辰第一女婿免费阅读神仙聊天群护身狂兵战天胜尊虚尘太古丹尊重生90之白手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