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和会是一九一九年一月十八日,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战后协约会议。
二十七个战胜国的代表一千人参加,其中全权代表七十人。苏俄没有受到邀请,德国等战败国也被拒之门外。
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比利时、玻利维亚、巴西、古巴、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希
腊、危地马拉、中国、泰国、海地、沙特阿拉伯、洪都拉斯、利比里亚、捷克斯洛伐克、乌拉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独立国家,还有英国的自治的领地南非、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北京政.府选派陆徵祥、顾维钧、施肇基、魏宸组、王正廷五人为中国代表,组成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
团员总计五十二人,其中专家十七人,外籍顾问五人。
五名代表中,只有陆徵祥是民国四年签订中日密约的经手人,其他代表多为新兴外交家。
巴黎和会只规定中国代表二人,陆徵祥和顾维钧是正代表,其他三人为副代表。
顾维钧(1888年1月29日-1985年11月14日),字少川,汉族,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人,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一九一二年学成回国后,任内阁总统秘书、外务部顾问和宪法起草委员等职。一九一五年起历任驻墨西哥、美国、古巴、英国公使等,多次代表中国出席国际会议,为维护中华民族的权益作出过不懈努力。
一九四五年六月,出席旧金山会议,参加《联合国宪章》起草工作并代表中国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其后任国民党政.府驻联合国代表。
一九五六~一九六七年,历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国际法院副院长等职。
这是个对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长达十二卷的《顾维钧回忆录》陆续出版后,近代史学界曾掀起一波研究顾维钧的热潮,在涉及重大的外交问题时,往往会引用他的回忆录。
施肇基(1877年4月10日-1958年1月3日),字植之,
康奈尔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
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民国时期外交官。是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也是第一位在美国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回国后,先后在邮传部、哈尔滨关道、吉林省、外务部任职。是中国第一任驻美国大使。
魏宸组(1885~1942年),字注东,湖北江夏人。清法政通榜举人。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与吴禄贞、李书城等人从事反清活动。
曾协助孙中山筹组欧洲同盟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