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召集一场公厅会议,本来是想讨论一下,前些时日任秀和公子刘纬之间的摩擦该如何善后调解的事,没想到一上来众人纷纷把矛头指向刘纬,这可是大大出乎他的所料。
好不容易出来个张任替刘纬说好话,竟然马上又遭到了另外一人的驳斥,此人正是主簿黄权。
“江阳新军竟公然袭郡府之军,此即为反相也!”只见黄权一脸严肃,语气坚定地说道。
得!刘璋刚才好不容易得到的台阶,还没下去,就这么被黄权给拆掉了!他的心里是又气又疑惑,今天这帮人究竟是怎么了?怎么会如此同声一气,众口一词?
突然,刘璋的脑海中闪现出了答案!他意识到,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全因为两个字:利益!那口盐井,才是重点和核心!回顾刚才说话的几人,刘璋发现他们都是益州本地世家大族的利益代表人,这些家伙之所以非得治刘纬的罪,其实都是眼红那口盐井的利益!
刘璋想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窍,更是失望至极!自从自己当上了益州牧以后,其实也是一直在努力地平衡东州人与益州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不仅大力提拔重用益州本地人,更是对他们优待有加!可现在换来了什么?他们这些人的眼中还是只有利益!
失望透顶的刘纬,面沉似水,沉吟不语,没有任何的回应,公厅内一时间陷入了一片寂静之中。
“主公,臣以为纬公子与任太守之隙,盖因盐井而起也……不如收为州府之管,免生烦扰……”众人都不说话之际,成都县令董和开口了。
董和字幼宰,本是荆州南郡人,后举家西迁进入蜀地,颇受刘璋重用。他的儿子更出名,就是诸葛亮《出师表》中提到过的那个董允。建安五年时,董和时任成都县令,因为成都是益州治所之处,所以他这个县令,基本相当于后世朝代的开封府尹、顺天府尹之类的职务,级别不低。
董和的祖上,本是益州巴郡人士,但他自己出生于荆州,所以这个人,既不算是东州人,也不算益州本地人,一直以来,是个中间派。董和为人清廉节俭,政治态度也是比较客观,从不搅进利益之争,所以,他现在说话,无疑对刘璋来说是个重要的缓冲!
刘璋刚才虽然明白了矛盾的根源就是那口盐井的利益冲突,但这话还不能由他来挑明,眼下,董和替他说出来了,还提出了个不错的建议!
刘璋当然也清楚,这口盐井如果能收归州府所有,每年能获得多大的收益!
益州之处,比较特殊,刘璋虽然身为州牧,但对下级各郡的控制力却相对较弱,太守们不太听从号令,对州府阳奉阴违,宛如一个个小的割据政权一般!
正因为此,州府每年能收上来的赋税也及其稀少,而所需要支付的军费和官员俸禄,以及州府正常运转所需要的开支,都是一笔不小的支出,这些年,刘璋也时常感觉捉襟见肘。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