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倭国在汉方药的生产过程中,就极力压缩这种“人为”因素,包括颁布汉方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所有的汉方药都严格按标准生产。
标准化,是现代生产的显著特征。标准化后的汉方药,不会与欧美标准发生冲突,显然也更有利于汉方药走出日本国门,被国际市场所接受。
比如,津村制药的六君子汤,就被西方医学界用来进行辅助抗癌治疗。
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倭国还专门出台了药材种植规范,要求生产过程中尽量不用化肥和农药,尽可能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对每个环节都有详细记录,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
除了检测性状、干燥减重等项目外,倭国对于汉方药中重金属残留量和农药残留量的监控是非常严格的,而且倭国汉方药对于鉴别和含量测定的要求非常高,普遍比大华中药标准更为严格。
而在中医传承方面,倭国也特别重视。
其中中药原料、中医典籍,是中医药的两大法宝。
中药强调“道地药材”。光是倭国的津村药业,就在大华建立了70多个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材种植基地。
而在大华国内拥有最多gap基地的中药企业是同仁堂,但是同仁堂gap基地,也才只有8个。
因此就形成了这样一个怪圈,在大华生产的大量药材原料出口到倭国,然后倭国的制药企业进行深加工再把成药卖到全世界。
而且倭国所生产的汉方药在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因此利润并不低。
倭国也重视中医古籍的传承。不同于西医,中医药的智慧植根大华国传统古籍之中。
目前倭国汉方医籍的藏书量仅次于大华,还有20多家汉方医籍出版和翻译机构,每年出版汉方医药书籍100多种,其中不仅注重古代书籍,还特别关注大华内地和港台地区最新的中医药研究动态,还在大华内地和港台地区设立专门机构,收集所有中医药出版物,为其所用。
综合以上这些因素,倭国在中医继承和汉方药开发方面,都要比大华先进不少。
反观大华的中医和汉方药,却由于各种原因不被国人所重视,而且大华的大部份制药企业更重视短期利益,舍不得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进行投资,导致核心竞争力下降,与倭国的制药企业差距变得越来越大…
楚云还记得,当时柳青舟跟自己说完,目前大华的中医和汉方药面临的困境之后,那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而柳青舟却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了楚云身上…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