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不能朱祁镇自己去给太监上课吧。
朱祁镇不用想,就会大量文官,跪在宫门外死谏,毕竟大家心中的天子门生,乃是进士。而今陛下去收一群太监学生,将他们置于何地?
朱祁镇首先要做的是将自己的观点写出来,也就是分工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就是《国富论》开篇的结论,分工越细,效率越高。
这一句话,现代人感觉几乎是真
理了。但是如果将这个观点,逻辑清晰,符合当时人的思想概念。却要费一番功夫了。
朱祁镇顿时有些后悔了。
后悔当初在文华殿请讲的时候,并没有好好听讲。他写这种文章的时候,总觉得不够好。于是他忍不住将刘定之叫过来了。
因为刘定之,既然是状元,那么文章也是极好的。
而且刘定之从入仕以来,就被朱祁镇当做重点培养。两个关系也是非常亲厚的。也是刘定之官职不高,又多外任。
这才在朝中不显山不露水而已。
但是知道的人,都不会小看刘定之这个刚刚三十的年轻人。很多老臣都觉得,十几年后,内阁几把交椅之中,定然有刘定之一席之地。
刘定之进宫之后,朱祁镇将他写好的文章让刘定之看了,刘定之看了。虽然觉得很别扭,因为朱祁镇虽然是写成古文了,但是还是论文的写法,甚至里面还有数据对比等等。
刘定之,先对这个说法,感到怀疑。而后他自己细细推敲,甚至在大兴知县下辖的一些作坊试行之。
最后不得不承认,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他觉得这个结论是对,但是依然劝谏朱祁镇不要以陛下的名义,将这篇文章传出去,原因很简单。
这即便是对的,但是不是道德文章。传出去,非但不会成为皇帝身上的闪光点,反而成为污点。
这就是所谓的偏离圣道。
对于这一点,朱祁镇也是很明白的。
说起来大明的政治环境,要比清代好太多了。如果是一般人写出这样的文章,提出这样的观点,未必不是一本奇书。甚至杨士奇,杨溥等人或许还有赞赏一二。
但是皇帝却不一样了。
他天然站在政治的风暴眼上,一举一动都会有人做政治解读。所以有些事情,寻常百姓做的,皇帝却是做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