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你知道冗兵吗

赵长青实在是想不明白了。

真的搞不懂。

好端端的人,怎么能说变就变了呢?

还有点原则吗?难道你们没有看到本殿下的不学无术和碌碌无能吗?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赵长青开始自我怀疑起来。

但他觉得这不是问题,因为质疑往往是成长的一个过程,但他就是搞不懂或者是想弄明白,为什么身边的人看待自己的目光都变了呢?

大魏皇帝收回自己的目光,注视群臣,淡然开口道:“既然此番战役有大皇子点拨之功,那么也不得不赏,前几日,皇儿查出给事中前执印长官贪污受贿一案,虽说已经就地正法,但是也从另一方面透出都察院的失职。

而都察院左都御史方立年事已高且重病缠身,朕有意让方爱卿告老还乡,由大皇子暂替方爱卿职务。

陈庆之将军及麾下一众悍将御敌有功,着每人赏银五十两,陈庆之拜济水伯可世袭罔替,至于曹参,其公爵之位,恢复世袭罔替。

陈将军,可有意见?”

陈庆之听到大魏皇帝的话后,彻底愣了。

自己才多大?

二十出头,已然封伯。

再进一步,便是侯爷爵位。

这份殊荣,自建国以来,只有寥寥几人而已。

而且,两千余名士卒,每人可封赏五十两银子,这份封赏,已经极大超出自己的预料了。

连忙跪地谢恩。

而众大臣,在这一次皇帝的决策中,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因为他们知道,陈庆之可以承受济水伯的爵位。

至于两千名士卒人人赏五十两银子,虽然数额颇大,但是对于国库来讲,影响微乎其微,但是一旦封赏落实,传入其他军中士卒的耳朵里,那么人人都会效仿新军杀敌建功,对鼓舞军心有着极大的好处。

至于大皇子嘛……

虽然在此战中没有多大功劳。

但是毕竟点拨了陈庆之,勉强算得上‘献策有功’。

更何况所有人心里都清楚,面前这位皇帝陛下,大魏国最崇高无上的人,有意让大皇子掌握实权,如此一来,干嘛要闲的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