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政权,论魏国的历朝历代,其实都不如诸葛亮这一届的丞相权力高。
不仅可以制衡军中大小诸事,还渐渐形成了朝中的一言堂,这样下去,总归不是个办法。
也只怪当初刚刚登基的时候,什么奏折都不看,统统都让诸葛亮去处理了,这直接导致他的权力过大。
如果昏庸值是建立在某个大臣一手遮天的程度上得话,那么赵长青宁肯不去赚这个昏庸值。
所以,改组内阁,缩小诸葛亮的权利,已经成了必行之计。
而将诸葛亮调走参与晋国的大战,就是为了要改组内阁。
少了他的插手,重组内阁一事,将会变得简单一些。
现在的内阁,相当于中书省,有左右丞相之职位,目前,唯有诸葛亮一人担任丞相,原本这个丞相位置,只是起到顾问的作用而已,六部的实际抉择权利,还在皇帝手中。
但是诸葛亮上任以后,就不太一样了。
几乎已经将内阁的权利扩大到历朝历代的巅峰,通过内阁,间接掌控了六部。
要是放在以前,赵长青是不愿意过问这些事情的,毕竟,他清楚诸葛亮的为人,知道这样的臣子可能会揽权,但是绝对不会做出任何不忠之事。
不过就目前而言,光是为了百年之后的魏国,为了现在年龄还小的太子,赵长青便就觉得,有些事情,必须在他这一代就完成才行。
三日后,大朝会上,赵长青郑重宣布,改组内阁。
将原内阁宰执之权,合理分配到六部。
现将内阁丞相位改置为殿阁大学士职务,比如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等。
在文渊阁的基础之上,建立起内阁真正的政务办理地点。
当然,文渊阁大学士还是诸葛亮,即内阁首辅大臣,在民间依旧被称之为宰相,不过,权利被大大削弱了而已。
改组内阁的初衷已经完成,赵长青开始督促诸葛亮专心战事了。
皇帝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那便是,看不惯诸葛亮继续打败仗下去了。
其实改组内阁这件事情,要是换做其它朝代,非得出问题不可,毕竟,这会使朝野动荡,政局不稳,但是太初这一朝,没这么多琐事,他们对赵长青的敬仰,几乎就已经上升到了信仰那般的程度,所以很听话,皇帝说一就是一。
因为大臣们的配合,才让赵长青大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