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周小满不肯费心,是余秀莲不习惯被众多人打量。她要穿正常款式。
算上自己的,一共四件棉衣,周小满给了王桂枝八十块钱。
王桂枝收了四十块。
用周小满的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要是王桂枝不收钱,以后余家的衣服,都不好意思让她做。
因为是内部的布,并没有花多少钱,材料除了布与线,另外就是手工费了。
几件衣服,除了余秀莲的好做,另外三件都格外费心思。
为了赶制衣服,她点煤油灯熬了几晚上。
算起来,她并没有占余家多少便宜。
周小满做了新棉衣,也不等过年,就直接穿上了。
余秀莲倒是嘀咕了几句,说新衣服要过年那天穿,她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周小满此时的心思,全都在取暖上。
上辈子,她也是南方人。
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湘省人,可跟着老头子在湘省住了多年,也算半个湘省人。
可湘省的冬天,她依旧吃不消。
没有暖气,没有小太阳,全靠一身正气,慢慢熬。
白河生产队冬天取暖,一般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可以提着到处走的烘笼子,一种是笨重的瓷钵子。
第一种,是用竹子编织的笼子。笼子最上头,有个长长的提手,与乡下的饭篓子很像。笼子里面,则放着一个小钵。
早上生火做饭时候,大块柴火烧完之后,断成一小节一小节,趁着还有红火星,用铲子铲出来,倒在小钵子里,填上事先烧好的炭火,再盖上花生壳或者茶果壳,再盖一层灶灰,火源就好了。
事先准备炭火也简单。平时做饭时,柴火快要烧完,还没化成灰的时候,用火钳子夹出来,扔进坛子里,马上盖上盖子,没了氧气,炭火马上就熄了。
等要用的时候,就直接拿出来烧。
几乎一整年都可以准备炭火。不过,因为要趁着没烧完的时候夹出来,就格外浪费柴。一般人家,也只有快到入冬的时候,才会攒一点。
进入寒冷的冬天,白河生产队的老人,穿着又长又大的军绿大棉衣,大棉衣鼓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