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本草

其实李时珍最大的贡献,不是《本草纲目》。他的贡献是在脉学上,《频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都非常好。

《本草纲目》除却瞎编,另外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古代剂量的考证上。李时珍连药性都不去检验,就更别说花心思去考证古代剂量。

所以他又脑子一拍,非常简单地认为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好了,一下子仲景古方里面的剂量爆降了好几倍,理论上降到了原方子的五分之一。真正使用起来,剂量只到原来真实用量的十分之一。

当然了,也不是李时珍一个人这么认为的,当时明朝那一批中医都是这么认为的。那为什么老骂李时珍呢,嗨,还不是因为他最红嘛。

而且他还非要跑去修本草,什么是本草?就是现在的药典,这是需要厘定剂量的,你剂量弄错了,不骂你骂谁啊?

在明朝之后,中医用药一下子就变得轻灵起来了。这样固然不会造成大错,但也治不了危急重症了。

以至于到明朝后期,爆发瘟疫。中医人悲哀地发现,伤寒论的方子救不了人,医圣传下来的方子竟然一点用都没有了。

在这种已经绝路的时刻,中医人凭借大毅力又踏出了一条新路,他们在仲景经方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更改,同时衍生新的理论,时病学派由此而兴。

只是医圣的绝学早已蒙尘!

近代中西医之争,中医彻底输掉了急重症领域,沦为了人人熟知的慢郎中!现在甚至都快沦为保健医学了。

所以这就为什么,真中医都不喜欢听与时俱进拥抱现代科学这个词。因为中医身后有一座巨大的金山,只是蒙了尘而已。

中医不应该往前看,而是要往后看。

李老不过是在这金山上挖了几锄头,就已经牛成这个样子了。他治疗急重症,不仅见效比现代医学更快,预后也远高于现代医学。

而李老就是最典型的古中医学派的拥趸,他学宗伤寒,师法仲景,只用六经八纲辩证。他正是因为堪破了剂量一关,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谁说纯中医比不过西医的?谁说非得要与时进俱,中西结合的?

……

李老在骂完李时珍之后,也渐渐冷静了下来,他突然扭过头问许阳:“既然古代剂量已经勘误过来了,那药典……”

话没说完,李老自己却是顿住了。

“唉……”许阳也叹了一声。

相关阅读: 到古代纵横乡野我用木雕记录异常最强神医混都市叶辰夏若雪夏若雪孙怡夏若雪叶辰孙怡最强神医混都市叶辰夏若雪重生宠上天:墨少,别来无恙!谢梵音墨聿寒谢梵音墨聿寒重生宠上天墨少别来无恙谢梵音不败神婿杨辰秦惜杨辰秦惜不败神婿杨北境守护杨辰北境守护杨辰秦惜北境守护神北境守护神杨辰北境守护神杨辰秦惜北境之王杨辰兵王之王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