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十六万多亩地,现在一年能为福清坞带来差不多五十万石粮食,不但完全能够供给福清的五万余人口,还有不少剩余。
原本流求人在这里二十多年,填补肚子也困难,可秦家来了后,带来的是先进的中原农耕技术,还带来了许多先进的铁制农具,又运来许多牛马耕种田地,还在这边使用了林邑国的稻种,一年两季。
兼之堆肥技术使用,让亩产量两季突破三石年收,比过去流求人的产量提升了三倍有余。
这里岛屿众多,渔业资源也好,秦家还在这边牧牛养马养羊,还搞捕渔晒盐的副业。
翻看帐本,秦琅发现,真正赚钱的其实还是作坊和贸易,尤其是以樟脑香加工作坊最赚钱,造船厂和修船厂现在还没收回成本,农业这块看似不错,但收益不高。
其它如什么制衣啊制鞋啊渔网啊陶器木器等作坊,主要也是供应本地和福州各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
制盐厂规模不大,也主要是自供。
先前与流求的贸易倒是能进项不少,但今年已经停了半年了。
“阿郎,番人来了。”
秦琅从账本里抬起头,点了点头,合上账本。
进来有三十几个番人,从衣着上已经看不出什么番人样了,反倒像是一群地主老财们,身着绸衫,也蓄发戴着幞头。
不过脸上基本上都纹着各式的刺青。
单纯就长相来说,倒跟中原人差别不大,与岭南人外观相似,都是不算高大,比较黝黑。
这些人进来后,倒是很恭敬拜首。
“坐!”
“上茶!”
福清是秦家的一大产业,投入了不少心血,能有今天的繁荣,其实也离不开这些番人。
近几年,番人多数已经都在秦家做事了,或者种地或者做工,又或者养牛马打渔,都是拿着工钱做事,日子过的较为舒适起来。
秦家有秦家的管理制度,比如建有专门的宿舍,给番人包食宿,这些福利其实也变相的打破了过去番人们部落村寨的居住形式。
番人们把填不饱肚子的那点田地高价卖给了秦家,搬进了秦家的宿舍,吃起了食堂,接受集体管理,享受着便利与舒适,但也打破了过去那种生活传统,尤其是以前的部落村寨的首领们,对于番人的控制已大不如从前了。
不过做为首领,也不会轻易的放弃手里的那点权力。
首领们有的接受秦家雇佣,成为工头或管事,也有人拒绝雇佣。
可不管如何,这些首领们日子都过的不错。
秦家大管事向秦琅一一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