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主是一对六十多岁的夫妻,老头儿一看就是个知识分子,老太太看模样应该是在机关单位里工作过的。
老头儿很热情的一个人,邀请傅松在小院里喝杯茶。
聊了一会儿,傅松才知道,老头儿姓郑,老太太姓乔,夫妻俩已经退休两年了。
唯一的一个儿子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批公费留学生,79年赴美留学,毕业后就留在了那边,一直劝他俩过去定居,只是他俩都觉得岁数大了,说不定哪天就翘辫子,不想死在异国他乡。
上个月儿子给老两口生了个大胖孙子,在儿子的再三劝说下,他俩终于不再坚持,打算年底前就过去,美其名曰替儿子带孩子。
傅松对这套说辞半信半疑,79年去留学,扣去三个月的预科,到83年用了不到四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倒还说得过去,没准人家儿子是个学霸天才。72文学网首发
但毕业后到现在满打满算才3年时间,他们的儿子居然能在那买上房,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不过,既然老两口这么说了,傅松自然不会提出质疑,反正跟自己没什么关系。
傅松在乔老太的带领下进去参观了一圈,感觉挺满意的,出来后问道:“您这房子是单位集体自建房吧?”
乔老太说:“退休前我在财政部工作,这是财政部的职工楼。”
傅松惊讶地看了她一眼,没想到啊,这个老太太其貌不扬,居然是从财政部退下来的。
郑老头儿说:“你放心,虽然是集体房,但产权在我们手上,可以自行转让。”
重新坐下后,傅松给郑老头儿续上茶,说:“老爷子,不瞒您说,这房子我挺满意的,就是有点贵。”
郑老头儿嘿嘿笑了笑:“贵是正常的,既然你能找过来,肯定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段,要不是我们出国定居,这房子还真舍不得卖。”
傅松被他说得哑口无言,郑老头儿的话没有一点水分,以这个小区的地段,如果不考虑现在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十万块钱真心不贵,再过二三十年,这边的房价一平绝对得十来万。
乔老太是个厚道人,看傅松面露难色,试探问道:“小伙子,你觉得什么价合适?”
傅松身上满打满算也就一万块钱,实在昧不了良心说出“一万块钱”这四个字,于是只能尴尬地笑笑。
郑老头儿端着紫砂壶吸溜了一口,瞥了傅松一眼:“你买房子是为了结婚吧?去别处找找吧,我建议你往东走,看看那些小四合院,收拾收拾很适合小两口过日子用。”
&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