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到王昭远的耳朵里,他鼻子都气歪了:“李匹夫,安敢欺我?”
“某今日就让你看看,甚是蜀中孔明在世!!”
胸怀恶气,王昭远带着部队,直往北上。
而这一切,自然逃不过射声司的眼睛。
对于李嘉而言,这神武三年,天下的动荡,其实就是绝对未来几十年的局势,如果不曾出彩,那么就得亡国。
“孔明再世?哈哈哈哈,天下竟然有如此无耻自大之人!!”
李嘉看着关于蜀中的情报,笑的不行,摇摇头,说道:“看来,这蜀国,必败了,这场征蜀之战,已然见分晓了。”
“陛下所言甚是。”
一旁,穿着璞头长袍的王宁,王相公,也点点头,只是脸上有些愁绪:“蜀国久不征战,前有赵季札,又有王昭远,这蜀帝还是不长记性,犹爱听大话消遣,这天下,哪有那么多卧龙凤雏?不过是一肚子草莽的废物罢了。”
“只是,微臣还是有所疑虑,这蜀国一败,万千钱财,以及数不尽的粮仓,都归于中原,取其长补己短,咱们大唐哪怕攻下了江南,怕也是敌不过。”
“况且,江南数年征战,搜刮无度,已然是民生沸腾,夺之,恐也无利处。”
显然,王宁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
后周北宋,这几十年来,最大的短板,就是财赋不足。
凶悍的禁军,全靠大量的财赋供养,军费占比,超过财政的七成,如此谈何修桥补路,修建水利?
每个中原开国,必然有叛乱,只能征税得钱,来镇压叛乱。
民间又被重税压垮,不得已起义,然后又大发钱财,派兵镇压。
来回反复,关键是中原国家短命,后梁十六年,后唐十三年,后晋十年,后汉三年,后周十年,几乎年年打仗,何来修养生息?
当然,虽然财政干涸,但却得到了一只身经百战的强兵。
没有钱财的中原,束手束脚。
但如果又得到巴蜀积累数十年的财赋,那么,中原必然如虎添翼,足以支撑起其南下的步伐了。
后果不堪设想。
李嘉当然清楚北宋的短板,这可是其最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作为穿越者,他具有后知能力,历史上洗掠巴蜀的禁军,不至于提前一年半载,就会变性,其贪婪程度不会更改,连自己国家的潞州都不停下,更何况巴蜀了。
“我知道。”
李嘉轻声解释道:“中原缺钱财,但咱们大唐却不缺,独缺丁口,以及地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