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射声司和皇城司,会挑几样重要的事情汇报,李嘉直接让人朗读,懒得看。
相比于射声司这样的军国大事,皇城司就比较简单,就是皇城脚跟的事。
如,四月初十:
长沙,斗米二十五钱
盐,每斤三十钱
各衙门的大小事,民间的舆论,以及邸报的内容等。
“等等,你是说湘江春景哄传整个长沙城了?”
李嘉连忙打住了田福的朗读,惊讶道。
“是咧!”田福兴高采烈地说道:“陛下一首诗,让整个长沙城的读书人奔走相告,一时间洛阳纸贵,谁都想知道长沙李复是谁呢!”
“听闻,那个王符,说谁要是知晓李复的身份,就可得五百贯钱呢!”
“哈哈哈哈!”
李嘉闻言,再也抑制不住,大笑起来,好一会儿才止住,说道:“他这是心有不甘,千贯钱,为他人作了嫁衣,要是我,我也忍不住想打人。”
“陛下的才华那是天地可鉴的,厉害的很,比较李杜的大才,那般俗人,自然眼拙认不出!”
田福笑着恭维道。
“拾人牙慧罢了,况且,那诗也是灵机一现,再也难得了!”
李嘉摇摇头,对于出名并不热衷,他是皇帝,本身就具有偌大的名声,并不需要文采来点缀,文治武功就够了。
再者,他摒弃了前唐时诗歌为先的科举制度,反而提倡策论,并之以明算、明法为辅,考试的内容早就变了许多,诗歌的重要性低了数筹。
当然,如此一来,进士科的含金量自然增大,算是复合型人才了。
若不是前唐科举重诗歌,唐诗也不知能否盛行,而他这般重策论,那么辞赋议论就会盛行。
“让邓斌过来!”
玩笑了几句,李嘉收敛一些,随口吩咐道。
“是!”田福连忙应下。
“相公,请——”在宦官的带领,邓斌低头而行,他身躯较为精瘦,衣袖显得宽大,反而带有一种别样的风采。
不愧是宰相。
田福见其从容不迫,不由得心中赞叹。
“陛下已经等候多时了!”
“多谢!”邓斌微微一拜,显得格外的尊重,田福心中不由得添了几分好感。
“坐吧!”见到邓斌来了,李嘉放下手中的书,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