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户困苦,不仅低价卖盐,而且,煮锅破旧,也需要自理,而且还要交于盐税,可是这般道理?”
“这是历代的弊端!”邓斌沉声说道:“食盐之利,觊觎者甚多,再三欺压之下,盐户遂分为五等,每等盐税不同,乃是为了杜绝其有盐私卖之。”
“在江淮地区,地方衙门甚至贷与蚕户些许食盐,佐以息钱,随蚕而获之时,在连本带利收回,谓之蚕盐,百姓不贷反而治其罪。”
“盐户苦啊!”官府用盐玩高利贷,真是对钱爱到骨子里去了。
皇帝感慨了一句,随即说道:“盐税就不必再征收了,这就是盐政的改革之首要,另外,你去散发消息,就言海盐之售,再也不必限区,各地皆可卖之。”
为了保证售卖官盐的商贾有利可图,朝廷还划分了盐区,比如广南盐不能销于与之临近的虔州一带,因其是来自远处的淮盐销区。
这对于百姓来说,是极大的苦楚,不仅盐价贵,而且连吃盐的地都没得选。
不过,对于李嘉这个穿越者来说,打败私盐太简单了。
首先,不限制区限,让盐可以四处流通,从而降低盐价。
之后,大规模的生产海盐,比如晒盐,让官盐价格再次降低,直到与私盐比齐。
这个时候,官盐与私盐价格差不多,私盐自然无利可图,盐贩子得饿死。
等到了这时,官盐就统一天下,想怎么涨价就怎么涨,百姓只能吃。
这一套互联网思维下来,谁能撑得住?
不过,李嘉自然不会做这种事,食盐不仅是赋税,还是稳定国家的重要利器,在赋税与稳定之间,他当然会选择稳定。
“陛下,这般,这般官盐会乱套,朝廷赋税大量流失……”
邓斌慌了神,他不懂皇帝的想法,这与他惯有的思维相悖。
“你还是不懂啊!”
李嘉摇头,站起身,缓步而出声:“唐末以来,盐枭盛行,前蜀王建、吴越王钱缪等,皆是这般,私盐盛行,官盐滞销,朝廷盐政几乎半毁,而百姓也没有吃到好盐。”
“朝廷和百姓都没有得到好处,反而便宜了中间商、盐枭,与其这般,反倒不如薄利多销。”
想到这,李嘉不由得雄心万丈道:“若是天下百姓都吃得起盐,那么即使每斤盐所获不过十钱,那每月就是数亿钱,借之而灭天下盐枭,岂不美哉?”
当然,这是一种理想状态,盐税一直是封建社会的半壁江山,就算李嘉自己忍住了,子孙后代也忍不住这般的暴利。
邓斌很明白其中的道理,皇帝这般话,其实只是设想罢了,并没有实际的可能性。
&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