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点点头。
杨东升去追还没走远的张记者,张记者也只知道在农科院城东,具体地址却是不知道,“那里好大一片院子,你们到地方就找到了。”
“好,那我就到城东问吧!”
汽车来到城东,这个时代的瓜州,真是好荒凉。
“农科院?不知道!”
“农科院?啥农科院?农科家的院子?百家姓里有这个姓吗……”
看着那位已经开始背起《百家姓》,杨东升直接上车。
前方不远处出现了一座茶棚,杨东升问的口干舌燥,示意停车。
买了几瓶汽水,杨东升随口问茶棚老板,“请问这附近有一个叫农科院的单位吗?就是好大一片院子的那种!”
茶棚老板皱了皱眉,“你说的是瓜州农场吧?”
“不是农场,是农科院!”
“农科院没有,农场倒是有一个!朝那边走,一条路到头,老大一个院子,就是了!”
“农场?”
杨东升他们按照指点来到地方,确实是好大一处院子。
围墙上长满荒草,地方又偏,建筑又烂,好在门口还挂着块牌子——瓜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这个时代,农业工作吃的就是财政饭,连搞三产的机会都没有。
国家本身就财政困难,又全力搞经济,农民又穷,农业部门可谓是清水衙门中的清水衙门。
“不会真这么冷吧?”杨东升推开门口的小屋,向里看了看,连个看门大爷都没有,“走,进去!”
汽车直接就大摇大摆的开进了大院,直奔最高的一栋房子而去。
到了地方杨东升才发现,最高的那栋房子不是办公楼,而是一座大棚,大棚后面就是成片的稻田。
好在终于找到人了,几个晒的黝黑的老农正从稻田里出来,手里还抓着几颗秧苗,边说边对秧苗指指点点。
几名老农也看到了他们,当先一名黝黑的老农问,“请问你们找谁?”
人家客气,杨东升的姿态自然放的更低,“你好!我们是运河县顺河乡的,想找农业方面的专家咨询些问题,请问这里是瓜州农科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