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
峨眉天下秀。
眉山就在峨眉山下,因峨眉山而得名。
苏洵的墓就造在峨眉山脉的支脉上,半倚着山,前面有一弯清流蜿蜒而过。
苏轼苏辙两兄弟在墓边造了两个小草屋,日出而作,日落而作。
一边读书一边耕作,一边接待从远处而来的友人,以及回复着远方友人的信件。
信差早早而来,寄来远方的问候。
“苏大人……这封是来之汴京的。”
信差递过一叠书信,又特意从中拿出一封,尊敬的递给苏辙。
苏辙点点头接过信件:“麻烦你了。”
信差听到苏辙的感谢,有些不太好意思,又很是羡慕的道:“苏大人兄弟真是朋友遍天下啊。”
苏辙笑了笑:“口渴了吧,到我草屋那喝点水吧。”
信差连连摇手:“不了不了,不敢麻烦苏大人。”
苏辙笑道:“这有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你天天这么辛苦给我们送信,也该我们表达一下心意。”
苏辙拉着信差就往里面走。
信差又是不太好意思,又是欣喜地跟了进去,见到另一个草屋里有一个面容高古的年轻人坐着读书。
苏辙给信差倒了一杯水,然后拿着信过去。
“哥,又来了几封信。”
这位想必就是苏轼了。
苏辙将信递给苏轼,苏轼翻看了一下,咦的一声:“还有子固的信啊,这家伙一天到晚都埋头在古籍中,还能有时间写信呢。”
苏辙笑了笑:“子固坐馆阁,天天研究古籍,估计是遇到了什么疑问吧。”
苏轼摇摇头:“欧阳学士近在咫尺,季默也在汴京,哪里需要来问我。”
信差听得连连咋舌。
这两兄弟开口就是什么馆阁、学士,那可都是天上的人物,怪不得县上的老爷们一个个恨不得住到山脚下,天天给苏氏兄弟跑腿呢。
苏轼打开了信,曾巩用笔精巧,笔画连带自然,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