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辩哈哈干笑:“是的,是的,子瞻给我的关怀,的确是季默一生都无法回报的。”
苏轼:“……”
好吧。
……
作为正使,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礼仪的培训,使团中自然有这样的人,给欧阳辩紧急培训了两天就上路了。
使团走庆灵路,一路都是水泥路,非常好走,反而从灵州到西夏都城兴庆这段路不太好走,毕竟还是黄泥路嘛。
欧阳辩来到大宋朝之后第一次出国,也是蛮新鲜的,不过除了人情颇为不同,风土倒是没有太大的区别。
毕竟庆州和兴庆太近了。
苏轼也是颇为兴奋,一路上作了不少的诗词,也一直缠着欧阳辩作词,欧阳辩百般推脱,总不好再炒嘛。
苏轼也不以为意,欧阳辩的诗词自然是极好的,但极少主动作诗词,倒是写书蛮勤快,苏轼问过欧阳辩理由,欧阳辩只是道诗词派遣情绪,然而清谈于世情无益,愿意多写一些文章教化,虽说不能开万世太平,但终究还是有所裨益。
苏轼听完颇为钦佩,就不再强求了。
经过了一段长长地黄泥路,使团终于进入兴庆,苏轼和欧阳辩面面相觑。
面前的兴庆看着是大气,但繁荣程度比起灵州来说,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好吧,的确是没法比,灵州毕竟是宋夏商业交汇之处,还有西方商人去到那里交易,兴庆这里只是作为都城,军事化、政治化程度更高,但商业就乏善可陈了。72文学网首发m.72wx.coma72文学网首发
西夏派来迎接使团的由两人带领,一个是禹藏花麻,一个是汉人,欧阳辩早就听说过他的大名,此人叫景询。
作为嘉佑二年进士榜的状元,作为嘉佑二年殿试不黜落的受益者,欧阳辩自然对被西夏招揽的那么些汉奸心知肚明。
嘉佑二年之所以不黜落,很大程度就是因为落第举子投奔西夏的原因。
宋朝科举录取名额及地域分布不均,以及西夏招诱宋朝士人的政策,是产生士子弃宋归夏现象的根源所在。
而西北沿边州军士子的录取人数更不均衡,造成西北地区士人落第者日益增多,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地区的落地士人容易达到越境奔走的目的,发生士人游离、弃宋归夏的现象。
宋夏之间战多和少,互有胜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