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思索了一下,才微微一笑说:“记不得了,现在的我已经想不起来他们的模样。”
这一点还是真的是,对于那些无用的东西,人脑就会渐渐排除。
毕竟容量有限,原主认为不需要的东西,就会渐渐模糊。
亲生父母亲的样貌渐渐记不起。
盛郎君闻言松了一口气。
他心里的小人简直就要欢呼起来。
弟子不记得他们好啊!他就是弟子唯一的长辈。
要是弟子还记得,他一定要想办法让弟子忘记他们两个人。
当然他这样做,除了是不想要让更多人抢占孩子的孝顺外,还是为了原主着想。
依着盛郎君的想法,自家弟子铁定不会跑回去认爹娘,那么绝对不能让外人知道他的身世以及想法。
以盛郎君的观点,魏晋两朝把孝字被拔高到了最高处,朝廷处处表彰孝顺。因为忠字无法拿出来,谁让这两个朝代里的皇族都是抢夺前朝的皇位,怎么有脸让下臣们做到忠?忠孝中的忠不能说,那么只能是表彰孝。
这种情况下,盛郎君看多了为了一个孝字,苛责自己和别人的事情,而原主的行为就可以被当成不孝。
有很多人不会在意他们父母做过什么,就是说出来原主因为生病被抛弃,也不会在意。
没有在生死关头被亲人抛弃的人,是根本无法体会到原主心里的怨气。
他们眼里,只要原主还好好的活着,就应该不记恨自己的父母。
就算是他有苦衷,吃过千辛万苦也是没有用。
没有几个人会站在原主的立场上。
反正原主最后又没有死,活得好好的。
盛郎君看的很清楚,原主是别想讨什么公道。
他想起来春秋霸主齐桓公,成为霸主后活的是特别滋润。
有一天,他说:“寡人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
他的下臣易牙一听,心里一动,就决定让大王尝尝这种吃不到的美味。
回到家后,易牙就想要满足君王的想法,要找适合的材料,找来找去就看中自己不满五岁的儿子,杀子烹之。
这种杀子之人竟然被齐桓公当成心爱之臣,后来还提拔成为一个重臣,这由此可见时人对父子之间出现矛盾时的态度,那么只能是子受到委屈。那个可怜的孩子就这样被亲爹杀死,做成肉汤,奉献给君王。
盛郎君从心里对这种想法感觉到不对劲,但现在社会规则就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人想要为那个孩子讨公道。
&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