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山鬽子

东北七十二路野仙、五路邪仙我早在入行的时候就有耳闻。

和老军一起在沙河看林场的老独,更是早先的出马弟子。

我虽然没有见识过真正的仙家,却也见过孝义的白蛇白灵儿,和偷奸取巧顶着人头骨妄图成仙的老黄皮子。

可尽管如此,我对所谓野仙还是十分的陌生,更想不到会在这深山老林里见到这么一座供奉灰仙的庙宇。

听我说起‘灰仙祠’,潘颖惶然的瞪大了眼珠子:

“灰仙?那不就是老……”

不等她往下说,窦大宝就一把捂住了她的嘴,让她别瞎说。

瞎子笑着说:“不用这么形式化,既然是仙家又怎么会拘泥这些小节呢?”

尽管觉得不可思议,我还是从包里拿出些线香,分给几人给庙里供奉的‘灰仙姑’上了香。

俗话说遇佛拜佛见庙烧香,信不信两说,礼多人不怪总是常情。

上完香,我和窦大宝捡来树枝点起了火。

四人围着火堆,拿出携带的干粮烤热了胡乱吃些。

虽然疲惫不堪,可潘颖还是难改好奇本性,问是什么人会在这山沟里建这么座灰仙祠。

瞎子也是卖弄惯了,听她问便侃侃而谈起来。

大兴安岭自古就多出金矿,素有‘三千里大山镶金边’的说法。

意思就是但凡山下的沟壑里,都有黄金矿藏。

正因为如此,自清朝到民国数百年间,基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才有了闯关东的热潮。

闯关东最初的目的,为的就是山里的金矿。

至于后来金矿被官府和胡匪把持,淘金者只能沦为苦工,那就不提了。

再富含金矿,金子也不会在地面上。

想要金子,那就得打金井、掏金窝子。

当时没有机械设备,这些全靠人力完成,必须得人背着筐,下到十几米、几十米的金井里去把矿土背出来,然后再利用河道水流淘出里面的金沙。

没有机械设备,同样没有安全保障。

要说有,当时唯一的‘安保措施’就是,在矿区附近造一座灰仙祠。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相关阅读: 诸国志硬核小兵我就是超级警察神笔聊斋三国理工男我真的不是魔女诸天之从国漫开始潜锋女boss坑仙路人魔之路去地府做大佬有钱大魔王战锤来世权门贵嫁我在聊斋当法海武道天下快穿之雷劫我来了武朝火鸦失忆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