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以前的雀替构件大多用于内檐,元代以后,尤其是清代,普遍用在外檐的额枋下,装饰性也变得更强。
宋元时期的雀替纹饰相对简单,大多由少量线条组成,明代略微复杂,到了清代,它的重点从力学变成了美学,雕法各异,形态复杂,已经堪比独立的艺术品了。
许问第一次学习修复的是孙博然的雀替作品,当时他从连天青那里学到的名称就是“雀替”。那件作品形态复杂,装饰性明显大过它的力学作用,从名称到式样,都有着显著的清代特征。
但之后出去,仅仅在江南,他就看见过很多种样式的雀替,不乏宋明样式的。
最关键的,这些都不是陈年旧作,而是新制的“流行样式”。
当时许问就有点糊涂,这个断代传承究竟是怎么回事?
不仅样式,名称也是一样,对这个构件各种叫法都有。雀替、绰幕、角替、托木……虽然仿佛只是习惯,相互之间都能理解说的是什么,但时代真的非常混乱,令人疑惑。
那时候许问就想过要打听一下这是怎么回事,但这这那那地忙着,一直没有时间。
现在这些曾经的思考再次翻上心头,他努力厘清头绪,试图从重重迷雾中找到真相。
百年间,无视时代,名人辈出,群星荟萃?
而这些人,本应出现在数千年间,拥有着自己的历史与传承,人生与悲欢?
作品承载历史,作品之间拥有传承。
无视这些,让他们的作品强行出现,就像是有一双无形的手,把漫长的历史切碎了,摘出其中一些高光碎片,把它们揉合在了一起一样。
这太奇怪了,许问完全想不到它是怎么发生的,甚至也很难设想它实际的存在形式,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
有机会的话,再好好关注一下……
或者,也可以从四时堂的物件里找出一些端倪。
“咚咚。”连天青敲了两下桌子,道,“先不说这个了,我们继续。”
“诗堂装,是指画心上方镶接一块空白纸料,专用于题字赋诗……”连天青继续讲了起来,许问迅速收回心神,专心聆听,同时照着连天青的讲解,开始尝试装裱。
晚上,许问在许宅休息好了,前往班门世界。
他脑子里还在想“唐”的事情,工作起来还比较专注,工作之余休息的时候,思绪就忍不住飘开了。
“你又想到什么了?”荆南海很快就留意到了,抬头问道。
虽然他们建城的总体规划已经完成,但思考不可能就此停止。
在工作过程中,你总会出现新的灵感,不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