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日有食之

十月朔日,隅中时分。

天际灰蒙蒙一片,厚重的乌云笼罩着苍穹,仿佛随时都会席卷人间。

不,这不是乌云!这是日蚀(食)!

寒风呼啸而过,吹拂起地上的枯叶,枯叶旋转挣扎向上,最终却还是逃不过坠地的命运,倍显萧索。

王帐帐外,拓跋珪抬头望着昏暗的苍穹,眉头紧锁。

日食本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但在“天人感应”大行其道的古代却是异常天象。

春秋时代的士大夫认为,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天象(警示)中,以日食最为严重,晋国大夫士文伯有言“不善政之谓也。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所谓不善政,自然是针对执政者。

换言之,春秋时代士大夫认为日食代表君王失德!

步入封建君主专制,帝王的权势至高无上,儒家企图沿用古老的天文之学限制皇权,曰“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

帝王需在日食期间素服斋戒,贬膳废乐,退避正殿,反躬自责,颁布罪己诏,宣布大赦,允许臣下上书直言,举荐人才……汉文帝之时,发生日食,文帝下罪己诏,可把儒生乐得够呛。

然而好景不长,之后武帝重振君权,灾异说针对的主体渐渐由皇帝转为丞相三公,三公因灾去职更是成为两汉的政治常态。

事实上,统治阶级对于日食的本质十分清楚,《史记》有载“日月薄蚀,日月之交。月行黄道,而日为掩,则日食,是曰阴胜阳,其变重”。

总体而言,灾异说对于统治阶级有利有弊,利大于弊,因此流传至今、愈演愈烈也就不难解释了。

中原王朝尚且如此,蒙昧的游牧民族就更不用说,拓跋珪有预感,大魏内部要流血了。

日食没有持续太久,一瞬而已,但却令大魏的反动派士气高涨。

次日,盛乐王帐,拓跋珪端坐于王座之上,听取全旭禀奏。

“王上,王庭外聚集了近百名萨满巫师,甚至有十余名德高望重的老祭司,彼辈号称为民请命,部民不知情况,纷纷围观,已经引起王庭骚乱,是不是该……”

“彼辈有何说辞?”拓跋珪眼中寒芒一闪。

全旭闻言,诚惶诚恐的回答道:“都是些大逆不道的言辞……”。

“恕你无罪,但说无妨!”拓跋珪嘴角微扬,露出一抹不屑。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相关阅读: 亿万甜宠小新娘都市长生仙帝都市长生仙帝杨尘都市逍遥公子南景战北庭猛男诞生战神下山书中自有颜如聿都市绝品仙帝楚月秦恒总裁爹地:妈咪她又美又飒林南柳如卿林萧苏雨柔超甜CP:金主,求官宣我的一扇万界门将军夫人惹不得武道剑修杜娥王爷,王妃又在搞事了逍妖法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