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他满腹怨言。
“段公以为,拓跋涉珪会接受天王的册封?”兰审挑眉,漫不经心道。
“自然,小国臣服于大国,弱国臣服于强国,本就是天下至理……拓跋氏地不过三郡,民不过二十万,除了俯首称臣,别无他途”。
“徒有其表”,望着侃侃而谈、风姿绝伦的段仪,兰审暗暗给出评价,此人竟是连最基本的形势都看不清,自段匹磾之后,段氏鲜卑再也没有出过像样的人物。
慕容氏也是青黄不接,除了慕容农、慕容盛、慕容凤……寥寥几人,其余皆是碌碌无为之辈。
领兵三十年的兰审自然不会像段仪一样浅薄,忽视弱小的敌人,一定会付出代价。
从表面上看,魏国确实不及燕国,甚至比不上河北繁华的州郡,但他清楚靠近塞外的优势,源源不断的马匹,策马如飞的骑士……游牧帝国的战斗力,和人口没有太大关系,是一种气势。
而燕国的真实国情,也和表露出来的情况大相径庭,汉化的燕军战斗力明显下滑,如今燕军中的鲜卑人,基本失去了父辈祖辈的战斗意志,只剩辽西、辽东、龙城三地的儿郎维持慕容氏最后的荣光。
燕军作战,基本都是以乌丸人、丁零人充当主力,关键时刻,才以本部精锐出击。
自家人知自家事,兰审对拓跋珪接受册封一事并不抱有希望。
想到拓跋珪的年纪以及道听途说的战绩,兰审感慨颇深:“涉珪孤身复国,南破刘显,北击柔然,如此年纪,如此功业,怎会轻易臣服?
此子,日后定是我朝大敌!”
“北平王此言差矣!魏国民不过二十万,士兵羸弱不堪……试问,魏人如何成为我朝大敌”段仪不以为然回道。
听其言,似有几分道理,但兰审很清楚,他是以中原本位看待问题,塞外民族的崛起,往往只在数年之间。
兰审面带忧虑,郑重说道:“高祖皇帝慕容廆起兵之时,不也是同样的情形吗?有谁想过,他的子孙后裔能够入主中原!
塞外之人,畏威而不畏德,若是拓跋涉珪能够保持常胜,远近都会归附,只会越战越强。
势力膨胀速度,实难预知!”
“罢了,我不与你争论,涉珪是龙是虫,一见便知!”段仪淡淡出声。
他虽然瞧不上魏国,但对游牧民族的生存法则却是一点都不陌生,毕竟,段氏是第一个介入中原纷争的鲜卑部族。
或许因为过早介入中原纷争,段氏鲜卑、宇文鲜卑早早出局,只能坐看两个末学后进,创造辉煌。
……
月末,盛乐王帐,拓跋珪接见燕国使臣。
“外臣兰审、段仪代我主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