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对护羌校尉的研究2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掠,断陇道。……东犯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遂寇钞三辅,断陇道。”
“号多退走,还断陇道,与零昌通谋。”
对于汉廷来说,要控制羌人还必须比较有效地控制陇道。
显然保护交通是护羌校尉的重要职责。
护羌校尉的屯田有独立的体制,受农都尉管理,直属中央大司农,但也受属地领导。
早在赵充国领军平羌之初,就注意到在金城屯田的便利。
屯田在控制、稳定边境的任务中能起到政治抚绥、军事征伐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屯田可以保障军粮供应,减少运输的开支;可以牢牢控制住当地的经济命脉,达到排挤羌人牧场、压迫羌人生存空间、威胁镇摄羌人的功能。
所以在赵充国之后,邓训、侯霸、韩浩等边吏都重视在金城屯田。
屯田成为护羌校尉的一项职责。
也常调动指挥军队驻扎屯田,征发各郡屯田兵配合治羌征羌部署。
如和帝永元元年,护羌校尉邓训在降服诸羌后,遣还各郡屯兵,“唯置弛刑徒二千余人,分以屯田,为贫人耕地,修理城郭坞壁而已。”
顺帝永建六年,护羌校尉韩浩为威逼群羌,“转湟中屯田,置两河间。”
护羌校尉为履行职责需要相应级秩,但以往研究多泛泛而论。
作者以为在边地复杂的行政运作和军事调度等级结构中,通过比较可以较准确认识护羌校尉官署组织的级别和地位。
据《续汉书·百官志五》亿载:“护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
同秩类似的官职还有使匈奴中郎将、护乌桓校尉。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
《后汉书·匈奴传》中有提到西域都护但未说明品秩。
《汉官仪》说西域都护“秩二千石”,按西域都护初设为骑都尉、谏大夫的加官,骑都尉为“比二千石”;上述同类官职均为“比二千石”,因此《汉官仪》可能有误。
护乌桓校尉在《后汉书·乌桓传》中载:武帝“始置护乌桓校尉,秩二千石”,但《续汉书·百官志五》和《汉官仪》均记“秩比二千石”,综合判断也应是“比二千石”。
这四项官职性质都是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构,均持节。
但西域都护、使匈奴中郎将在任务上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