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接了回来的。
这一次,吴甡没有找来左良玉斥责,因为他已经看出来了,对于这几万人马,左良玉也并非完全都能控制。左部原本分前五营、后五营,前五营基本都是左良玉的亲信,乃是左良玉能完全指挥的,后五营是招降纳叛而来,对左良玉并非完全服从,而在釜山之战中,前五营伤亡惨重,左良玉多年积攒的老本,付之一炬,反倒是后五营见事情不妙,提前逃跑,因而保存了实力。
这一来,左良玉元气大损,前五营补充不上,只能仰仗后五营,但后五营军纪本就不彰,粮饷又不到位,左良玉平常练兵也是连哄带骗,对后五营的将领,拉拢善待,以期他们能为自己卖命,因此,对于军中的“龌龊”,他只能假装不知道,不然真要严肃军纪,后五营怕是剩不了几个人,甚至有可能激起哗变。
吴甡气的咬牙,如果不是军情紧急,不能误了二十五日会师之期,他是绝对不能容忍,绝对会停下脚步,严厉整顿军纪,杀一批,降一批的,但现在,他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左良玉,言过其实啊……”
十九日,大军到达应城县城时,从襄阳出发的四万兵马,只有两万人跟随。剩下的两万人,距离不一的拖在后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追上来。左良玉脸色涨红,看来也是气的不轻。
吴甡心中怒,但却也无可奈何。
大军在应城城外扎营。
应城知县王良鉴带着汉川的乡绅父老,于城外迎接,并抬着猪羊,慰劳大军。
从王良鉴口中,吴甡大约知道了汉阳府的最新情况,汉阳府城下的流贼,最少两三万,领头的是一个年轻的流贼将领,好像是张献忠的一个义子,这两三万流贼正在猛攻汉阳府,同时派出兵马,不停的劫掠周围的乡镇和村庄,方圆一百里,所有的市镇都已经被洗劫一空,百姓不是逃散就是被流贼斩杀,连百里之外的应城县也都是闭门自守,若不是吴甡率领左良玉的大军赶到,王良鉴也是不敢开城门的。
“张献忠的义子?叫什么?是叫李定国吗?”听到是张献忠的义子领军,吴甡立刻就警惕起来。
原本,他对李定国这个名字,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但太子在给他的书信中,反复提起,说张献忠有一个义子叫李定国,通晓兵法,做战灵活,如果遇上李定国一定要小心提防,同时李定国虽然是张献忠的义子,但其人并非顽固不化,心中仍存忠义,如果遇上了,能够招降一定要尽力招降。
虽然不明白太子殿下从哪里探听到关于李定国的消息,但吴甡对太子的判断,还是相信的,从开封到建虏入塞,太子殿下看人看事,一向都准确无比,连吴甡都不由不佩服起来,太子如此郑重的提到李定国,一定是有原因,所以他不敢大意。
“不知。”王良鉴却摇头,距离差不多两百里,应城的消息比较落后,王良鉴并不能知道那个领兵的年轻贼首,是否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