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暮点点头,说道:“此战非一时之功也,当年秦朝统一天下,也是奋六世之余烈,最终才独揽乾坤,定鼎天下。如今关东军走了大半,我军人少,进军长安艰难险阻,很有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所以我打算回青州,一来治理民生,加紧督促粮草。二来也是要开始准备冬衣,不然士兵没有过冬的衣服,肯定难以维系。我这次并不是向大哥请辞要走,而是回后方统筹全局,若胜利则有后援支持,若失败则有人接应,这是在做两手准备。”
“这些事情,公与不是在青州统筹全局吗?”
刘备不解。
这些事情都交给了沮授来处理,以沮授的才能,一直做得井井有条,前些日子还发了信过来,说冬衣已经在筹备,不需要他来担心。
陈暮笑着解释道:“公与虽然处理得很好,但这一趟回去我其实还是要准备做宣传工作。之前不是说过吗?咱们必须要给这件事情定性为奉诏讨伐国贼,必须让天下人知道,我们的行为是正义之举。”
“那篇《讨董记》?”
“不错。”
“原来如此。”
刘备轻点下颌,表示明白了。
起兵讨董,在名义上肯定是讨伐国贼,跟清君侧其实是一个意思。
问题是董卓毕竟把持着天子,那他就有了所谓的正统性。
在各路诸侯讨董的时候,董卓就已经下令,发全国诏书,言称十八路诸侯是谋反行为,其罪当诛。
虽然在讨董之初,青州集团就已经把刘协“死”前的诏书发布,取得了舆论胜利。
但这只是初步胜利,要想扩大战果,就得宣扬讨董联盟是正义的,董卓是邪恶的,将董卓的那些光辉事迹公布于众,让世人认清楚他的真实面貌。
也许有人说,你这不是引导舆论吗?
可舆论战就是要引导舆论,不然世人都分不清楚谁是好人坏人,稀里糊涂地看完这一仗,都不明白诸侯们在做什么,那才叫可悲。
明白了这一点后,刘备也是对陈暮打算回青州搞舆论战做了肯定,说道:“让世人知道我等行为乃正义之举确实应当,只是四弟走后,军中事宜,我当问计何人?”
陈暮道:“我师兄王景兴,还有公与好友田元皓可托付大任。”
王朗是陈暮的门子进的青州集团。
田丰是跟沮授关系不错,又在冀州有名望,才被邀请过来。
但他们二人在军中的地位不是特别高,刘备最信任的人,依旧是陈暮,除了一些原则上的问题,比如继续讨董这件事上以外,大多数情况还是愿意听陈暮的话。
如今陈暮一走,那王朗和田丰就得重用起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陈暮现在离开,也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