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觉得咱们可以一个市建一所完全学校,做为咱们的子弟学校。”
“那你干脆连大学也办了得了,一条龙服务。”
“呵呵,我也想啊,办大学可没那么容易,以后再说吧。其实换个角度,我们可以和大学合作开辟新校区。”
“欸?”孙红叶愣在那眨巴眨巴眼睛:“可以呀,这确实是个路子。等我琢磨琢磨。”
“琢磨什么?这事儿其实已经在办了,王哥对彦伍他们学校支持力度那么大,你以为他就是想助学招人哪?”
“那是专业的,我说的是普科大学。我在想,有没有可能,我们找一或者两家大学,在所有省份设立校区?”
“你这个想法很大胆哪,我不知道。”
张彦明摇了摇头:“没往这方面想过。试试呗,如果成功了也是一项壮举,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就在你手里产生了。”
“不可能。”张彦伍还是忍不住插嘴:“盖房子容易,师资什么的从哪弄啊?那得多少老师?还有各种其他资源,到时候估计也就是个名了。”
张彦明有这方面的记忆,知道大概的发展,大学走出去开办分校和新校区也算是一种趋势。
这里面有很多考虑,扩大影响力,争夺生源,给老教师老教授找一个适合养老生活的地方,开办新的院系等等。
但一所大学把校区开遍全国这事儿,还是有点夸张了,到时候那个轰动性,估计能上国际新闻。
曾经喜都大学因为校区太多,被人戏称喜都座落在喜都大学里,如果孙红叶这个想法真的实现了,那就可以说,中国座落在某所大学里了。
“你是认真的?”张彦明看着孙红叶问。
“嗯,有这个想法,仔细想过。”
“一家大学怕是不太可能。”
“那就两家三家,其实也不是不可能,最大的问题不是钱,而是师资和科研。这个确实难度太大了。”
“先办一所为大学准备师资的大学,主要就是学习了解这所大学的前世今生,学习它的制度规范办学理念,学习合格结业上岗。
科研的话到是不急,得先有学,有教,科研项目可以慢慢上马,那个急不来。虽然你是某所大学的分校或者校区,但事实上是一所新校,这是无法改变的。
教学质量才是唯一的关键和标准。我们的学校不需要什么论文评职称,只看工作态度和教学质量,学生说好才是真的好,不玩虚的。”
“先弄个培训学校?这算是什么?入职培训?……到是也行,有个缓冲期对人员的招聘任用也有好处。”
孙红叶想了想,点了点头:“那我安排吧,现在就开始着手,花锦堂那边那个新培训学校不是在使用了吗?把老校区给我。<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