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看着苏轼呈送的这封奏章,想着他正遭受弹劾,正常人绝对息事宁人,不再参与朝事,他竟然还敢出头,着实令人敬佩,心中对其之前的厌恶之情稍减。
次日,朝廷下旨取消开封府采买浙灯一事,韩维总算松了口气。他将苏轼召唤于前,道:“官家刚才下旨取消采买浙灯之事,且并未责罚于你。”
苏轼开心道:“太好了,官家能取消此事,百姓便可少些负担。”
韩维道:“是啊,也算了却我们心头的一桩难事。只不过以后还需小心行事,切莫强出头。”
苏轼点点头,道:“多谢大人提醒,我会注意的。”
二月。
贡举新法推行。
同月,司马光上书表明自己不才,先见不如吕诲,公直不如范纯仁、程颢,敢言不如苏轼、孔文仲,勇决不如范镇,请求离开长安,前往西京留司御史台任职。(西京,今洛阳)
月底,西夏攻破抚宁堡。韩绛作为主帅获罪被贬。
日子一天天过去……
苏轼平时在开封府处理公事,很少参与新法之事。但他之前上书劝说不要采买浙灯一事却引起了谢景温等新党的警觉。由于诬陷苏轼的案子一直查无实证,宋神宗经过这段时间,显然对苏轼的厌恶之情减退,单单一封奏章就能改变皇帝的心意,这个苗头非常不好。谢景温等新党决定继续严查此案,对当年牵扯之人严加审问,非要审出个所以然来。一时间声势浩大,人心惶惶。
虽然新党很想将苏轼定罪,怎奈对方行事光明磊落,竟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可以治罪,最后只得不了了之。案件到此终于画上了句号,但苏轼明白,这只是一个开始而非终结,那些人这次没有得逞,未来必定不会善罢甘休。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自己只要身在京师一日,就有可能被他们抓住细微末节的把柄从而放大并获罪。也许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
王闰之见苏轼连着几天都心不在焉,吃过晚饭后,来到书斋,看了眼坐在苏轼身边认真读书的苏迈,对苏轼低声道:“子瞻,我有话对你说。”
苏轼站起身来,随王闰之走了出去。这段时间苏轼的反常不光引起了王闰之的注意,苏迈也看在眼里。他放下书卷,蹑手蹑脚地来到门口,将刚才苏轼出去时随手关上的房门轻轻开了一条缝,侧耳倾听。
苏轼和王闰之走到院中,王闰之关心道:“最近衙门出了什么事吗?”72文学网首发
苏轼沉默片刻,道:“如果……我告诉你,我想离开京师……你会怎么想?”
王闰之愣了一下,拉着苏轼的手,微微一笑,道:“虽然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只要你认为是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