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大家一边感谢着苏轼,一边讲述当年他做的一桩桩为民造福的好事。苏轼以袖拭泪,感动不已。十年时光悄然偷走了他的容颜,却默默留下了为民造福的丰功伟绩,并与世长存。
阿元边走边对苏轼道:“恩公此去登州,何时再回来?”
身边不少人随声附和道:“对啊,恩公西去何时回来啊?”
“恩公一定要回来看看我们啊!”
“恩公可不要忘了我们啊!”
大家七嘴八舌地央求着……
苏轼想了下,道:“一任三年,等任期结束有机会我会再回来看你们的。”
正说着,密州知州霍翔闻讯赶来,邀请苏轼去官舍下榻,苏轼欣然前往。就这样,霍翔和苏轼在前面走着,后面百姓组成数百里的队伍步步相随,一直将其送到官舍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翌日。
霍翔在超然台宴请苏轼。苏轼看着当年自己在此题刻的《超然台记》,感慨万千。密州干旱容易发生蝗灾,苏轼与霍翔畅谈时不忘分享自己当年的经验,希望他能发展水利,防患蝗灾。酒过三巡,霍翔道:“素问苏大人墨宝难得,不知今日能否索要一二?”
苏轼笑道:“霍大人见外了,拿笔来!”
霍翔大喜,急忙命人笔墨伺候。苏轼不假思索,写下《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一诗以赠之。
由于之前沿途游山玩水耽误太久,苏轼等人第二天便匆匆告别霍翔离开密州,赶赴任所。密州百姓含泪相送。
十月十五日。
登州。
苏轼等人抵达登州,刚一抵达,见前方不少百姓夹道相迎,颇为感动。苏轼历任政绩早已传至登州,百姓听闻苏轼已抵达登州地界,纷纷出城相迎。苏轼休息一晚,第二天便来到衙门,正式开始办公。他将衙门的大小官员召至知州厅,等众人坐定后,道:“我初来窄到,对此地不甚了解,你们先把此地的基本情况给我汇报一下。”
官员们开始了漫长的汇报。听完后,苏轼眉头深锁道:“不够。”
众人觉得已经汇报的非常全面,不明白有何不够。
之前一任通判、三任知州的为官经历让苏轼将毕生所学理论用于实践,而黄州的躬耕生活更让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他现在非常明白百姓渴望什么,需要什么。他对众人道:“你们看到的皆是表象,很多深层的东西不深入民间调查是不会了解的。我给你们三天的时间,重新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