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七本,朱光庭、王觌等谏官们也纷纷上书数本。御史台、谏院两边的奏章加起来近百本,可谓非常壮观。
太皇太后生气道:“吾不过是让张芸叟回馆阁重新担任秘阁校理,还让其权判登闻鼓院,又没贬谪,也没将其逐出京师,台谏官们就坐不住了,短短一个月内竟然上书近百封。吾不同意,他们竟然居家待罪!他们是不是觉得只要沆瀣一气,就可逼吾就范?还有没有王法了!”
吕公著汗颜,道:“太皇太后息怒,他们此举确实有失分寸了。”
太皇太后道:“之前吾就猜测他们有所结党,如今看来吾所言极是。台谏官作为天子耳目,本该明辨是非,视听无惑,风闻言事,监督并检举百官之失,以使朝堂正气永存,而不是作为他们为了一己私欲而竞相弹劾的利器!”
吕公著道:“太皇太后所言极是,臣这就去提点下御史台和谏院。”
太皇太后道:“不用提点,直接下诏吧。他们若再不知收敛,吾可将其尽数换去!”
范纯仁愕然,急忙道:“此事万万不可,尽数换去,难免牵连良善,望太皇太后三思。”
太皇太后道:“眼下倒不至于,但是他们再不知收敛,继续结党营私,败坏朝纲,吾只得将其贬出京师。”更新最快的72文学网
吕公著道:“臣等这就下诏,召御史台、谏院的官员们共赴都堂领旨,面谕众人。”
太皇太后道:“让那几个经常上书的去都堂听宣即可。”
众人领命,行礼告退。
几日后。
三省、枢密院召唤王岩叟、傅尧俞、梁焘、朱光庭、王觌、孙升、韩川七人赴都堂听宣。
众人来到都堂,王岩叟见吕陶和上官均没来,不免心生疑惑。
吕公著命人宣旨:“朝廷选任卿等作为耳目之官,最重要的是明辨是非,视听无惑,因此卿等上书的章奏中谈论之事大多被应允。如今张舜民所言不当,岂止说文彦博支持刘奉世一事?张舜民乞求我朝问罪夏国,官家年幼,此时正是休养生息之际,如果听从了他的话,出兵攻打夏国,岂不是反倒为国滋生事端?这次只罢去他言官的职务,就是害怕将来再有论奏,难以让人信服;若继续留他在御史台,恐怕会误导大众视听。今将张舜民最初的奏章给卿等看,卿等应当详尽知悉此事,不要再为张舜民上书论奏!”
王岩叟道:“臣不敢领旨。”
傅尧俞等人也皆不领旨。
吕公著生气道:“你们想抗旨不成?”
王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