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由感慨当年自己被贬黄州与蔡确被贬岭南烟瘴之地比起来,已是皇恩浩荡。
而此时他早已接受了自己无法走掉的事实,兢兢业业地投身于礼部的各项工作中,并不时上书启奏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期间,他曾三次上书论奏高丽人买书利害,也曾上书讨论缴进免五谷力胜税钱等诸多朝政,更多则是针对礼部的本职工作,比如圆丘合祭天地的礼法问题、守丧期间的婚娶问题等诸多礼仪事宜上书论奏。网首发
回京数月以来的日子忙碌而充实,苏轼闲暇之余还能和苏辙、诸位朋友、学生们吟诗作赋,闲话家常,倒也怡然自得,唯有王闰之的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小病不断,让他颇为忧心。
他虽无心党争,然而朝中的争斗却从未平息。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苏颂因贾易担任苏州知州一事与监察御史黄庆基等台谏官们争论不休。黄庆基等人不停上书弹劾苏颂、中书侍郎范百禄等人。苏颂心力交瘁,多次请求致仕,辞去宰相之职。最后,苏颂被罢相,改任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于此同时,监察御史董敦逸也在上书弹劾苏辙任用川人太过。苏辙上章自辩。
苏轼虽然不喜党争,然后他与苏辙毕竟是同胞兄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把战火终于还是烧到了他的身上。
五月。
董敦逸连上四道奏章弹劾苏辙,黄庆基连上三道奏章弹劾苏轼,认为他们兄弟任人唯亲。同时,黄庆基故技重施,翻出苏轼多年前担任中书舍人时奉命撰写的诰词,指责苏轼的诰词涉嫌讥讽先帝,此外还弹劾苏轼担任颍州知州期间妄用官钱、强买百姓田产等事。
苏辙率先上章自辩。与此同时,吕大防等宰相们、诸多台谏官们也纷纷参与到了这场大讨论中,一时间唇枪舌剑,争论不休。
五月十九日,气愤交加的苏轼上章自辩,表示入仕以来,因为性情刚愎、嫉恶如仇、说话太直而被人孤立,这都是历经多朝的人主所共知的。熙宁、元丰年间,他被李定、舒亶等人诬陷,元祐年间,又被朱光庭、赵挺之、贾易等人诬陷。此种诬陷之法,前后相传,屡试不爽,朝廷上下,人所共知。他在奏章中针对黄庆基奏章中弹劾的点,逐一进行反驳,最后表示他本来不想辩论的,但考虑到名节问题,才不得不烦劳圣听。
最终,董敦逸被贬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黄庆基被贬为福建路转运判官。随后,御史中丞李之纯、御史杨畏、来之邵三人向太皇太后表明董敦逸、黄庆基诬陷忠良,责罚太轻。于是,朝廷再度下诏,董敦逸改知临江军,黄庆基改知南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