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谦对这节课的感受很深。
去年,他跟着幼军卫,跟着皇太孙,去了一趟南疆,对地缘政治提前有了一些心得。
孔彦缙却一如既往的,脸上带着些迷茫。
他不懂,何为地缘政治,更不要说这节课上,皇太孙说的那些道理,究竟是何意思。
“听懂了吗?”于谦小声的问了一句。
“没……”孔彦缙摇摇头,显得有些郁郁。
于谦瞧了一眼,正在黑板上,写着总结的皇太孙,偷摸开口道:“因地理和政权制度,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政治格局。草原不宜耕种,而草长马肥,则人人善骑,攻伐迅猛。中原耕种,择地安家,则需固守一方,每每御敌。大概,可以如此理解……”
地理因素,决定政治格局,政治格局决定了社会状态。
孔彦缙有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前面讲台上,已经传来了粉笔敲击黑板的声音。
“不进则退,御敌与千里之外!”
黑板上,整齐的十一个字板书,皆有斗大。
朱瞻基沉声重复了一遍,目视眼前的数十个孩子,目光如炬,灌输着自己希望的结果:“边疆界线,非是底线。国朝之稳定,则边疆藩属必势弱。强则生斗,则民不安。以边疆界线为底线,控弦千里之地,以军备制造缓冲之地,则民安。”
朱瞻基的言论,很激进。
同样,在如今看来,是不可取的。
若是按照这样的道理,将如今大明的边境,向外扩张千里……
不!
哪怕是数百里,若要耗费的人力、物力,都将是海量的。
台下的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着头。
至少,他们知道了,要御敌于外的道理,这节课便算是成功的。
只听朱瞻基接着说:“有个问题,你们认为,如今之大明大不大?物产丰不丰富?”
孩子们的心是很小的。
几乎,过半数的人,立即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言称大明很大,物产丰富。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么多年连应天都没有走完,足以说明大明之大。他们学习于此,却能得到数不尽的东西享用,自然是物产丰富的。
就连最后的孔彦缙,也几乎是要点头表示同意。
这是属于儒家的传统观念。
正是因为有了中原之地大物博,才有了无数的鼎盛王朝出现。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