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终究是过去了。蔡云英坐在窗边,看着天上繁星。别馆中还算安静。可她的心难安。若非妈妈今日非要她俩上未荷亭,她定无借口在楼里静心待着,不去想师傅、章家和鸾鸾。这样说来,她第二次感谢自己身处这样一个地方。
绿绮已经回屋歇息了,四下无人。屋里没有点灯,趁着月色可以见着庭外斑驳的树影,还有蔡云英被月光照得明暗分明的脸庞,她口中轻轻念道:“这会儿他们大概也歇下了罢。”说着敛了敛披在身上的狐裘,蜷缩在椅子上的双脚往里缩了缩。快过年了,夜很凉。
从繁星处收回目光的蔡云英将有点凉的小脸埋在膝盖上,再将狐裘裹了裹,暖暖的热气涌了上来,随之而来的还有尘封的记忆。
她与章三相见那年不似如今这般寒冷,她记得那是个百花盛开的暖春。读书、学琴、打猎、偷酒、放烟火一帧帧的画面从她眼前经过。许久后,她从椅子上起身,倒了杯酒对月独酌:“我们终究有缘无份,三哥,云儿遥贺新婚,愿你和,你和鸾鸾百年好合。”
若说昨日之后,章三的事情蔡云英真真正正的翻过去了,那么还有些事,也该了结。次日一早,琴操派绿绮去府衙传信。听闻绿绮来了,苏大人吞下扁食,擦了一把嘴,趿鞋而见。刚见着面便问:“绿绮丫头,可是你家姑娘派你来送信?”
“正是,大人。”绿绮一边行礼一边答话。苏轼大手一挥:“免了、免了。拿来罢。”闻言,绿绮面露难色。苏轼探头询问:“怎么扭捏起来了?信呢?”
“回大人,奴婢是来送信的,可是姑娘说了,要亲自交给樊道长。”绿绮再一欠身,恭敬答道。
苏轼伸出的手,收回挠了挠头,哈哈一笑,吩咐左右:“带绿绮丫头去见樊老道。”说完,讪讪看了看绿绮,支吾着:“那个,我那扁食该等得着急了,本官就回去用膳了。姑娘自便。”待绿绮行了礼,苏轼转身,步子迈得很稳重。
此时,樊玄子正在后院练功。衙役带着绿绮进来时,正收了功在做吐纳。绿绮示意衙役先行下去,自己则在一旁等樊玄子吐纳完,才走了过去,将信交给他后回了幽篁楼。
次日,郊外桃庄。此时,桃花早已落了,除了庄内有袅袅青烟升起透着点生气外,所见之处皆是萧瑟。蔡云英的马车停在门外,她吩咐绿绮带着车夫去外围守着,妥当之后方进入庄中。庄里,樊玄子在烹茶,显然来了一会儿了。
“师傅好兴致,云儿老远就闻着香了。若没记错的话,此番是第一次见您烹茶哩。”人未近,声先至。樊玄子看了蔡云英一眼,再看了看火候,简单说了句:“当朝嫌烹茶繁琐,多弃用,莫说为师我,你又见过几人烹茶?坐罢。”
天寒了,即使在这江南之地亦能感觉冷了。樊玄子夹出些茶叶,放在茶漏中,在另一个壶中灌入滚水,将茶漏放进去,随即将茶漏拎出搁在一边。再将茶杯用第一泡的茶水往两个茶杯上浇,一壶茶尽,将杯子夹出,蔡云英接过,握在茶杯外侧当作手炉。
少顷,茶煮好了。樊玄子倒了两杯,蔡云英喝了一口,茶中加了姜片和桃花,原本应该入口清香甘醇的,因为姜片之过,有些激烈。蔡云英知道,师傅是怕这大冬天的一路过来受凉了。想到这,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