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子要的就是这效果,当马森问他是否需要再考虑一下时,他斩钉截铁告诉对方,这就是最终决定了。
马部堂当即喜出望外的站起身,紧紧握住赵昊的双手使劲摇晃着,高度评价了江南集团这一爱国义举,称赞他们顾大局、敢担当,塑造了大明儒商的崭新形象!
两人当场一拍即合,马上就今日所谈内容,签署了一份草案备忘。
马森唯恐赵昊反悔,当天就写成奏章,直奏隆庆皇帝。
隆庆皇帝正为漕运的事儿焦头烂额呢。
他盛怒之下,下旨捉拿赵、翁二人进京受审。可就是把这俩货千刀万剐了,也换不回运河畅通、漕粮北上啊!
虽然朝廷还不至于马上断粮,但漕运断绝带来的恐慌,肯定会导致民心不稳、士气低下的。恐怕就连俺答和董狐狸知道这消息,今年都得加大对大明抢劫力度,以免来年抢无可抢吧?
好吧,最后一条纯属多虑,因为人家哪年来抢劫,都是倾尽全力的。
你说局面都这么危急了,始作俑者河道、漕运两家却仍只顾着互相甩锅。前者说是受了后者的胁迫,没法及时分洪,这才酿成此等大祸。
后者则矢口否认胁迫,说前者栽赃陷害——河道、漕运互不统属,河道什么时候听我们漕督之命行事过?
当时堤上场面混乱,又无任何公文佐证,两边衙门的人各执一词,朝廷一时间也无从分辨。
这时候,河道衙门与漕运衙门的实力差距就体现出来了——此事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前者可能言过其实,但后者肯定撒了谎。
可朝中偏偏,都是给后者讲情的声音。
就连掌印太监滕祥也成了漕运衙门的说客,在皇帝耳边说,赵孔昭虽然急躁,但勇于任事,这样像高师傅的臣子可不多见。
不愧是最了解皇帝的大太监,一开口就让隆庆顿觉赵孔昭没那么可恶了。
甚至内阁首辅李春芳的态度都暧昧不清,迟迟不肯廷议此事,推说此时群情激愤,大臣们容易冲动,应该缓一缓,待大家冷静下来再议。
结果隆庆只能先革了翁大立的官职,着锦衣卫将其锁拿进京审问。至于赵孔昭那边,则暂时革职留用,命其收拾完漕运衙门的残局,再来京里听鞫。
见自己打碎手办的天子之怒,居然又要变成哑炮,那种恼人的无力感再度袭来,隆庆皇帝那个窝火啊!
他让太监们赶紧把自己心爱的小玩意儿都收起来,唯恐压不住火气再打碎一个。
那样损失是自己的,生气的还是自己,太亏了。嗡嗡才不干这种傻事呢。
皇帝正在生闷气,今日在司礼监当值的冯保,将马森的奏章呈上了。
隆庆一看,就像吃了槟榔顺气丸,大有拨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