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姥姥接过来,到是没多少麻烦的事。吃喝住都是现成的。不同的是老宋家实在是有点吵,因为孩子太多了。
就这个,孟巧莲特意又买了一个一楼的房子,把玉婴爷爷奶奶搬过去。
姥姥那边倒是冷清几年了,从大舅的两个儿子上大学,家里就只有四个大人,一天除了电视和收音机,难得有个吵闹的。
玉婴爷爷奶奶老俩口种地出身,实在闲不住,很快就把前后院都开荒了。
他们种地不为自己吃,也不为了卖钱,就是图个乐呵,所以收了菜,随手就送了邻居。
有那淘气孩子进院子里摘菇娘,也不会挨骂,只要不弄坏秧子就行。一来二去,这老俩口的人气比宋家人还高,成了小区里的红人。
虽然知道宋家不缺什么,可是人情总有个往来,邻居也都是知恩图报的,吃了人家的菜,也要回个礼啥的,所以出门带回点特产,没事织个毛活儿,送副手套什么的。
那年头还没有某宝,物流也不方便,外地的特产还是很受欢迎的。
听说亲家搬过来了,他们把屋子收拾好等着,那边太乱,自然是把人送过来先休息。
葬礼时没让他们去,年纪大了经不得这事儿,他们是来安慰亲家的。
姥姥一进屋,那老俩口就忙从里屋出来。
姥姥虽然没说什么,可是眼中带了一抹伤,曾经她也是这样两个人从不分开的。
“亲家,快坐床上暖暖,我放了水袋的。”玉婴奶奶拉着姥姥过去坐,扶她上床,腿上围了小被子。
年纪大了火力不足,姥姥的手脚都爱冷,这一向是姥爷的事儿,冬天走哪里都带着一个暖水袋。
姥姥坐进暖暖的小被子里,歪着头就想起了往事,憋屈了几天的泪,终于流下来。
玉婴到松了一口气,这样才不会生病,其实她早就去了唐先生那里,求了药方,怕姥姥憋屈出病来。
“亲家别难过,人总要走这一步,我们也一样,不过是他先去探探路,以后我们一个一个的就过去团圆了。”玉婴爷爷跟宋老蔫儿一样,话少,可是这话说出来,却格外的通透,玉婴都不由得点赞。
“那老东西,笨死了,让他探路,不走丢了就怪了。”玉婴姥姥嗔了一句,重重叹一声,心里总算开了一条缝儿。更新最快的网
孟巧莲见三位老人聊得好,就跟玉婴他们回到这边。
“先让你爹上楼住,我跟姥姥睡几天。”孟巧莲安排。
“娘,我看不如把爷爷对门的屋子也买下来,姥姥怕是也不能住过来,嫌闹。”
“那家人也没听说要搬啊。”孟巧莲为难地说。
“娘,你就说要不要吧,你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