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不聋不哑不做家翁。
张校长管着这么大一个摊子,肯定不能面面俱到,他自己明白,有些小问题是存在的。网首发
这些问题看似很小,可是跟基层联系大,涉及的面也广,很可能牵一发动全身,能动到谁,他自己都没数,所以最好是息事宁人,要动也慢慢动。
可是瞧今天宋玉婴这架势,就是来翻天的,还是当时立刻。
年轻人不懂轻重,张校长深知玉婴的想法,当年他也这么血气方刚过,可是被社会教育几次,就学乖了。
“同学,你说这基金是多少钱?”张校长留个心眼。
要是她拿几百元,来随便撩一下,那这事就算了,大家大业的不差这点儿。
其实他对这些私营企业还是有误解的,停留在原来的眼光中,总觉得一个卖瓜子的,能赚多少钱?
想拿钱出来做好事,大不了给个三头五百的。
“五万。”玉婴一开口,张校长的下巴差点吓掉了。
“多少?五,五万?”张校长张开巴掌向前一推。
“对,五万一年。这个钱数不是固定的,以后经济会发展,所以这个钱是基数,不低于五万,上不封顶!”
玉婴是算过的,这个数字并不是随便报。
九十年代上大学的费用相对还很低。每天在食堂吃饭,省着点一天一元能吃到饱。住宿这些是学校安排,另外有些学杂费用,生活费,一年加起来有四百足够了。
有五万元,能帮助一百多名学生。这个大学校每年有几千新生,这个比例还算可以。
零食小铺会继续发展,可以每年增加基金。
这是她上大学会才有的想法,很多偏远乡村的孩子考上来,家里没有能力负担,实在是艰苦。
本来只是想想,想法并不成熟,她也天真的以为,学校会助学。今天被王老师刺激一下,决定把这件事马上办了。
张校长已经被玉婴的气势吓到了。
他还有点不敢相信,这么个小丫头,说给五万元就给五万元。
重点是每年给,以后还会增加。
她说得算吗?
“这位同学,你叫……”
“宋玉婴。”
“你好你好!宋玉婴同学,这个助学基金的事,那可是大好事,我们学校肯定是支持的,可是具体程序,这个要好好商谈一下,要你们公司管事的来才行吧?”
张校长一介书生,对经商这些是门外汉,他刚没脱口说出来让你们家大人来一下就不错了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