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四季余生,烨世经纶是又爱又恨。
儒门教条虽多,到底也是劝人心善,志在教化天下。
所谓有教无类乃是儒门最高教条,不过千万年过去,这样的人是越来越少了。
随着儒门的发展,各脉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除却有教无类,尚有苦心学文不理世事者,亦有醉心官场求得富贵荣华者,更有野鹤闲云,云游天下者。
是以儒门内部虽然有数百脉,可大致也能分为文吏两宗。
如烨世经纶者坐而论道的,自然算是文宗一脉。
如同何落雨一般的就是吏宗,不过吏宗没有绝对领导,是以向来是烨世经纶总理儒门事物。
而文宗之下,更多也是听调不听宣的主。
海内大儒不知几多,不过还守着儒门招牌的,也就那么几个。
不只儒门,释宗与上教也是如此。
宗门发展得越久越大,它的局限性也就暴露无遗。
乘着三教威名,但事实上,它们已经不是单一的武林门派了。
四季余生的计策很简单,却也很独到。
乾皇举全国之兵力北上,如此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人,这也就意味着如今大楚内部是相当空虚的,稳定是重中之重。
若是稍有不慎,顷刻便会引起动荡。
而稳定的基石,自然是民生。
大楚虽也有世家大族,不过在乾皇看来不过癣疥之疾,有敬剑堂在,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
他们还没有“为民请命”的气节,灭族威胁之下,没有几个人是硬骨头。
不过暗地里使些无关痛痒的小绊子罢了,不足一哂。
虽有些声望与带头作用,不过民生之重,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这些官员。
敬剑堂在帝都尚有三千余,分布全国足足数万,各城、镇,甚至是村遍布皆是。
每日便有数万信件往来,时刻报告这些官员的作为。
这些官员恰好都是出自吏宗…也不能说恰好,神州众多帝国皆是如此。
如四季余生所说,乾皇之寒门取士之策需要长久的时间,不足为虑,想要摆脱儒门的掣肘,根本不可能。
同时,这些人虽是出身儒门,但又大多是大楚人,这样就有了一个摇摆的空间。
为臣民,自当尽忠报国,为弟子,也该恪尽师命。
四季余生说得轻松,实际上也未必所有弟子都会这样同仇敌忾。
&em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