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听说百济虽灭可一些部族还在负隅顽抗新罗近在咫尺可有良策平之?”
“启禀陛下百济与新罗世仇也我等世代居于江南之地百济人则乃扶余之裔流窜而来据有土地数百年于我新罗而言已如异国。
今百济覆亡实乃大唐之功也初时百济各部怀念旧国稍有反复也在常理之中可若新罗出兵下臣觉得会适得其反激起百济各部之不满抗争愈烈。
所以还请陛下明鉴非是新罗袖手旁观不想助大唐一臂之力实是在为大局着想”
李破满意的点了点头新罗人其实并不需要过分担心大唐的军力毕竟有限在一些事情上需要这些周边臣服的小国襄助。
历代中原王朝都有一些藩属之国像是起于东北的扶余人从秦汉时便有遣使朝贡中原的习惯。
东南亚的小国也是如此。
中原王朝并不是不想彻底征服它们而是因为有北方游牧部族拖住了中原王朝的脚步加上中原王朝的国力起伏不定地理环境风俗文化等的限制。
于是也就形成了一种藩属国体系中原王朝会时不时的给予那些来朝的小国一些正面回馈偶尔还会出兵帮助小国的国王平定叛乱或是重新夺取王位。
一个呢是彰显自己的上国威严另外也就是想让这些小邻居不要生事。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了下来其实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体系。
不过说起来中原王朝也有过几次大的移民行动主要集中在秦汉时期也都是在中原王朝的边疆地区并没有波及太远却是固定了不小的疆域。
比如说河西地区西北的灵州榆林等地广阔的**地区这些地方都是在中原王朝的移民政策之下陆续划分郡县等行政单位渐渐成为了中原王朝固有疆土。
如果把这个时间再往前推移到三皇五帝的上古时期中原文明其实源于黄河中下游皇帝和炎帝一战整个黄河流域的部落才整合了起来。
等到再与南方的九黎部族一战华夏文明于是扩展到了长江流域。
后来人的固有印象华夏民族并没有太强的侵略性总是在主张睦邻友好什么的实际上那么大的疆域是怎么来的?
先辈们总是在宣扬开疆拓土之功难道只是喊喊口号不成?
周围的邻居甚或是整个世界都忌惮于我们的崛起他们怕的又是什么?
而现在作为新罗的使者金春秋就怕的厉害因为大唐正在伸展他的爪牙试探着去完成前隋未曾完成的任务。
新罗人的投诚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契机而他们却也不得不在大唐的注视下瑟瑟发抖。
李破的满意之处在于新罗人表现良好并没有趁着大唐灭亡百济的机会想要从中分上一份。
或是想着借助大唐的兵威顺势吞并百济统一半岛南部。
<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