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5章 向左还是向右

中国作为战胜国,于1921年5月20日与德国新订了平等的双边协定,使中国青年愿意前往德国留学的心理。战后德国经济处于恢复中,马克贬值,物价低廉,这是促使部分经济宽裕的中国人赴德留学的又一重要因素。

此外,也有学子借鉴战后德国重建经验的愿望。如少年中国学会领袖王光祈1920年留德之行,即“以为德方新败,上下竞图存,国内青年有志者,宜乘时来德,观其复兴纲要”(有必要说明一下,少年中国会是中国两大集权思想体系的最初大本营,政史上中国共chan党和中国国家主义者多出于此会)。

正史上到1925年后,受欧洲经济危机和德国物价上涨的影响,学习和生活费用增加,中国留德学生人数因之锐减,留德学生数才出现低谷。

现在在人民党的宣传和影响下,中国国内对于集中制的褒扬逐渐超过了对于英美式皿煮的向往,最终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在不久后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上阻碍甚少。

而人民党很早之前就提出并采用的“皿煮集中制”是结合了德国的集中制的优点并与美国式的皿煮相媲美的优秀制度,后来广泛被很多国家的革命政|党所采用。

并且由于赴德留学的学生们未来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之巨大,国民对未来国家的发展方向无比齐心。从这一点上来讲,教育对国民的影响之大说什么也不为过。也从这一点上说,美国用庚子赔款来建设清华大学的宗旨真的体现了这个国家的远见卓识。

本来,民国初期文科类是很吃香的,从现代文学史上百家齐放、大家辈出的情景便可知道。但是张汉卿入主后的民国政|府由于对工业的重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本来会出现的中国留德国学生中,文科类(包括文、法、商、教)留学生多于实科类(包括理、工、农、医)留学生的场景再未出现。

由于政|府对留学生的所学文科专业的限制,加上社会上实业救国风气的影响,不少留学生选择了理科,甚至弃文从理,至少,那位别名“鲁迅”的文豪再也没能出版什么《呐喊》,北京也多了一位名叫周树人的医生。

从1923年起,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出自当时的特别需要,注重鼓励留学生学习理、工、农、医,实科类留学生比例开始上升。这一时期,中国学生留德所学的专业主要分布在医学、化学、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等。

据统计,1924年留德的700名学生中,50%学习化学、机械和电机,40%学习医学和陆军,其余10%学习文科。

总体而言,留德学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学术研究,成才率高于其它留学国别。当时国内一般学校都注重英文,以德文为主的仅有同济、同德等少数几所学校,所以留德学生的来源比较集中。如中德合作的同济大学,其毕业生大多进入德国深造。

在1912年至1937年间,在可考的99位同济毕业生中,有61人选择留学德国的大学或高等工业学院。

一些已经留学日本、美国、法国、英国的中国学人,因追求高深学问而赴德从事专门研究或攻读学位,如陈寅恪、贺麟、赵九章、黄家伦、傅斯年、张维、俞大维、李金发、夏坚白等人。这是留德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相关阅读: 迷途猫剑刻的银乙女GIVE UP!我的宅女神水乳交揉!堕落邪恶组织,拥抱美少女大胜利!魔王的我与不死公主的戒指舞星洒落的雷涅席库尔妹妹X杀手X宅配便袭来!美少女邪神日常生活中的异能战斗B.A.D事件簿舰队收藏成为吸血鬼的你开始一段永恒的爱PSYCOME炼爱学狱女装皇家教师霸剑皇姬阿尔缇娜其中一个是妹妹!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剑神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