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从素媛的反应中想到对策,刚才甜甜这话,大部分都是灵铃分析出来的。
这丫头鸟心聪慧,想象力丰富,给粒芝麻,就能想到浆面条,不是甜甜和小慧能比的,就是不知道,其中哪部分,击中了素媛的心理防线。
现在收到舒尔的想法,三人明白过来,和舒尔那种无感觉、又高高在上的神明视角不同,她们是女人,和素媛有共同角度,看待事情的心理感觉,是大部分相通的。
所以说,只要再加把劲,把素媛说到崩溃等等,没有心思防御或者攻击,困境自然迎刃而解,说不定,还能反抓素媛和白颐。
这时,素媛在被勾起痛苦回忆后,又接着说了一句话,声音都有些颤抖。
“你们……根本不明白!”
几人听了,不由沉默,是啊,只有十姐妹是当事人,她们还成了这样,说话都不太愿意,外人只能通过蛛丝马迹来联想,如何能明白那么多年前的细节。
……………………
历史这门学科,最能体现当事人与评论者的差异,古人在当时做出的任何举动,都有可能,在数百上千年后,产生因果效应。
而后世的评论者,都只是根据各种表面资料,来对历史人物做出评价。
尤其是恶意的抹黑与猜测,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贬低,更是对道德的侮辱。
当然,这种事情已经屡见不鲜,人们也早已熟视无睹,对与错的评判,无非是五十步笑百步,谁说谁都只是笑话。
比如,舒尔小的时候,有位著名大作家写的作品,经常被拍成影视剧。
其文中的女主角,在出场时,被玷污了贞洁,但她的爱人并不介怀,仍旧深深爱着她,两人经历各种磨难,最后终于走到一起,幸福度过了一生。
这其中的爱情观,体现的是以精神为核心,而另一个内在因素,是这部作品诞生的年代与文化背景。
当时,正值封建思想推翻后,文化的开放性热潮,其中的婚恋与自由式爱情,受到大量女性崇尚。
贞洁与保守,嫁一人就是一生,等等这种思想,都被钉在老旧座位上,恋爱不行就分,婚姻不合就散,成了很多人的指路明灯。
与此同时,女性要不要保守贞洁,成了议论核心,离婚后的清白,也成了一种标签,直到多年以后,仍旧存在着两极分划。
大作家写的这部作品,无疑是对以爱情为核心的一种婚姻角度,也同样受到连续数年的争议。
但不论评论者如何谈论,都只是在当事人之外,对其进行猜测与分析,现在的十姐妹和舒尔一家,也是相似情况。
……………………
素媛说完那话,双方又陷入沉默,见她似乎是要释怀放松了,几人心头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