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唔,大概是250万美元左右。”
在换算成美元之后,这个销售额就变得有些令人唏嘘了。
250万美元,在日本大概也就只能制作一季的动画而已。
这种制作,是完全没有办法带动一个产业的。
日本一年要出多少新番?这些新番光是卖dvd,就能够将上美影碾压。
当然,上美影是国家的东西,但在这个时候,对方所处的位置,也并不是那么的好。
九十年代之前,上美影中制作美术电影的,可以说全部都是一群艺术家,他们所需要思考的问题,只有如何制作出精美的动画,但是却不需要管所谓的运营,盈亏都是国家承担。
当时制作一部动画的周期是很长的,制作出的动画也都十分精美,在那个时代,基本就是大师们投入时间制作一部动画——仅此而已。无论是成本、赚钱与否,这些都和他们没有关系。
和他们关系最大的地方,大概就是有关宣传和导向方面的事情了。
在那个时代,无论是手冢治虫还是宫崎骏,亦或者高畑勋,他们都是上美影的粉丝,而且是自带干粮的那种。
严格意义上来说,那个时代的上美影,其主要任务也并不是赚钱,而是在承担社会责任。
然而到了九十年代的时候,上美影改制,自负盈亏。
在这个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首先,是上美影原本就不是那种商业化运作的集团,其管理者本身都是艺术大师,例如制作了水墨画动画的特伟大师。这其中,观念和社会上的冲突,就很微妙了。做动画的那群人,都是艺术家,而这群艺术家,是不屑于靠做动画赚钱的,他们做动画更多的是为了艺术。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点,那就是当时的上美影也不善于运作宣传——毕竟都是艺术家。
其次,就是动画制作时长的问题了,和如同流水机器一般不断出动画的日本不同,上美影一年也出不了几部动画,而且时长都很短,成本和开支方面的矛盾,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事情。就算是艺术家,也是要吃饭的啊,在那个时候开始,大部分的动画人也都转行了,自此以后上美影也逐渐没落。
而森夏所在的这个时代,还是上美影要做最后一搏的时代。
在技术层面,宝莲灯吊打全场,bgm、配音、画面,这都是一流的。
在与时俱进方面,我为歌狂在当年的动漫迷心中,不知道留下了多少影响,一首我的舞台,十年后的大家,依然能够尝得出来。
“现在我为梦想超速在奔跑,心在燃烧,来吧,唱出感觉,high出味道!”
然而很可惜,到了最后,一切都如梦幻泡影。
1200万成本的宝莲灯,放在20年之后,无论怎样,这么尽量的作品,收回成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