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帝话音刚落,这时,有一个大臣站出来说:“皇上,此事事关两位藩王,逸王殿下难道没有奏折前来陈情吗?”
此人声音并不大,但一句话却说得王充眼皮子一跳。
令他心虚的是,周烨霖的奏折其实也到了,只是被他暗自压在了后面。
昨日隆帝还没看完奏折,就被他劝到了惠妃处去了,自然没有看到压在后面的逸王的奏折。
寿安王见有人为周烨霖说话,遂也站出来赞同的说:“正是如此,此事也要听听逸王怎么说,皇上切不可偏听偏信。”
隆帝不满地斜睨了寿安王一眼,心道寿安王这个老头子总是和自己对着干,他这般袒护周烨霖难道是与他有什么关系,两人这是要沆瀣一气来对付朕?
他心中怀疑,但是面上却不显,反而令王充去看看可有逸王的奏折。
王充不敢怠慢,连忙领命而去。
过了一会儿,他果然捧着一个奏折回到殿中,当着众人的面向皇上施礼说:“皇上,确有逸王的奏折。”
隆帝没有责怪王充昨日没给他看逸王的奏折,反而是满脸不屑的道:“既然逸王也上了奏折,那王充你便当场宣读吧,众位一起听听逸王怎么说。”
王充见隆帝非但没有怪罪自己,还让他来宣读奏折,一下子就松了口气。
他心中暗自得意,自然知道肯定是昨日自己和惠妃的一番话,恐怕已经让皇帝对逸王心生恶感,毫无信任了。
正如寿安王所料,奏折是周烨霖向隆帝解释为何不能及时提供军粮的。
奏折中言辞恳切,实事求是的说了云城地处偏僻,川城和西州也都是土壤贫瘠之地。此刻春稻刚刚播种,去年粮仓的库存也远远不足十万担,还要防备这三城老百姓日常果腹之需。因此即便多方筹措之下,时间又如此紧迫,实在是凑不齐贤王所需要的十万担粮食。
念到这里,突然有人站出来,怒道:“皇上,臣以为,逸王这是推脱之词。如今贤王在与成王交战,可谓是为了大周,为了皇上鞠躬尽瘁。但是云城西州川城三地的老百姓坐享太平,却不知自己深受皇上恩泽,这一点点粮食都不肯拿出来供军需,莫非是情愿充作军户去打仗?。”
有一人反对道:“十万担粮食即便是鱼米富庶之地,这短短十几日之内都难以筹措齐全,更何况云城这样的地界?”
但是这一人的声音实在是微薄,立刻又一人附和道:“逸王殿下先斩后奏,突袭西戎人的时候就能筹措出足够的军粮,现在都入春了,反而拿不出粮食来,这又是什么道理?”
又有几人仿佛说好了一般,纷纷谴责逸王不守承诺,简直罪大恶极。
隆帝见此情景,心中满意,立刻说:“此言不错。众位臣工可还有什么意见?朕觉得,应当立刻拟旨去云城,督促逸王立刻筹粮。”
说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