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兄事太师周公外,他总是尽力规避与任何人结党营私。他严于律己,一心以先祖召公奭为榜样,只可惜时与愿违,势亦与愿违。
但自从召公虎赶赴彘林之后,他的性情方才大变。
只因赤狄凶狠、王师羸弱,召公虎再也无法安稳地正襟危坐于高堂之上,他不得不领兵前往最前线。也自那时起,卸下共和执政大臣光环的召公虎,才真正看清大周千疮百孔的本来面目。
经彘林携手并肩一战,召公虎与卫伯和结为忘年交。随后,二人同受周王胡托孤,一道扶柩归国,再到齐心协力扶立太子静,感情益深。
至此,卫伯和也逐渐得以窥见这位老太保的内心世界,并敏锐觉察到其心底的挣扎——
召公虎很矛盾。
于公,他出身三公世家,骨子里自然以周礼为尊,对王权奉若神明;可于私,他也并非圣贤,也有喜怒哀乐,甚至经常意气用事。
比如,对于周王胡和太子静这对父子,召公虎似乎颇不以为然。而这,自然逃不过卫伯和的法眼。
先说已故天子周王胡,他与召公虎的矛盾与生俱来。
召公虎乃是守旧派代表,周王胡却恰恰相反,这位传奇天子一心针砭时弊,锐意改革进取,以至于重用贵族新锐荣夷公,推行激进的“专利”之策。
为此,召公虎自然全力反对。但彼时他初出茅庐,在大周朝堂之上位尊但言轻,虽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之名句流传一时,但周王胡哪里肯听他劝告。
最终,国人暴动爆发,这场惨案被召公虎不幸言中。
但当社稷危急之时,挺身而出的依旧是召公虎。他进宫护驾,派家宰杀出重围,带周王胡出奔彘地。当暴民逼他交出太子静时,召公虎又用自己独子以代,从此,召公虎再无后嗣。
周王胡这一走,就是十四年。
而这十四年对于召公虎而言,却是度日如年。他并不知道天子下落何处,甚至生死未卜,他背负着极大的精神压力,于镐京朝堂之上与周公御说共和执政,重担千钧。
卫伯和说不清,当老太保得知周王胡这些年竟然栖身彘林,过着十四年逍遥日子时,他是怨愤多一些,还是释怀多一些?
而天子驾崩,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召公虎还是不能放松。
他要迎立新君,迎立一位对于国人而言已经早已“死去”的太子。他还要力排众议,要面对朝野非难,扶上马之后,还要再送一程。
召公虎就是这样的忠臣,他总有忙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
可他费尽千辛万苦拥立的太子静,除了“嫡长子”这个身份之外,就一定比他的弟弟王子友更能胜任天子之位么?卫伯和不以为然。
更何况,前日晚间在太保府密会周、召二公之时,卫伯和也暗中观察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