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64章 兵分两路

赵昺记的前世的南水北调工程中曾有报道,说在宋代曾开通襄邑至汉江的漕渠,被专家们成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最早尝试,也为当前的南水北调工程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借鉴。且相关专家考察后最终确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此段的走向正与宋代开凿的漕渠走向基本一致,两者相距不过百米而已。此时他想起了往事,以为这条线也许可用,便发问道。

“属下知晓此事,但襄汉漕渠不可用……”江宗杰上前道,并很快从一叠地图中找出了张地图,并指点着说明原委,让陛下知道详情。

原来早在赵匡胤定都汴京后,为“广军储,实京邑”,解决军队吃粮问题,首先疏浚了汴河、蔡河等河流,把漕运视为经济命脉。当时的汴河,是连接黄河、淮河和长江的主要内河航道,但只能解决长江下游的粮食和物资运输,而长江中上游和汉江、湘江一带的粮食物资,必须绕道江淮由运河转运京都,十分不便。

十余年后太宗继位,漕运更加紧张。太平兴国三年正月,西京转运使程能上书,提出自南阳下向口筑坝置堰,拦截白河引水北上,越过方城垭口,经石塘、沙河、蔡河、睢水,抵达京师汴京,与南方的湘潭漕渠连贯起来,解决南方粮物北运京师之急需。

赵光义采纳程能建议,下诏征发民工及官兵十万人,施工月余,浚渠百余里,经博望、罗渠、少柘山,抵达方城县城东西八里沟一带。然而在方城垭口,由于地势渐高而水不能至。适逢白河上游连降暴雨,山洪暴发,石堰冲毁,漕渠开挖就此停止,使工程半途而废。

端拱元年,赵光义决定再次开凿襄汉漕渠,引白河水北上,工程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沿第一次开凿的路线沟通汉水与汝水的水上通路,另一部分是开凿自荆州入汉水的江汉漕河。漕河大体上自荆门西南至荆州城,经沙洋、潜江狮子口入汉江,但终因地势悬绝而最终搁浅。

所以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两次开凿均未成功通航,这段由白河至八里沟的百余里襄汉漕渠便成为一个“半拉子”工程,加之后来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襄汉运河不久便遭废弃。也就是说当前这条路线根本不能用,让水军参战只能绕行长江了。

“陛下,属下以为可以绕行白水,虽然距离稍远一些,却也比入江的航程缩短六成以上。”看小皇帝满脸失望,江宗杰又禀告道。

“哦,朕知道汝与江置帅兄弟情深,但也不可因私废公!”赵昺听了沉吟片刻皱皱眉道。襄汉漕渠现下是指不上了,可他却也上了心,若是能将其开凿成功,绝对是让后世称赞的工程,不过当下也只能待来日收复中原再议了。

“陛下,属下怎敢妄言。陛下请看我们可以先从徐州沿运河至淮河,然后溯流而上到达汝水,过汝阳后再进入沘水,到沁阳后转入沁河,顺流而下亦可至襄阳。”江宗杰在地图上画出一条航线道。

“江主事,据吾所知沁河下游多泥沙沉积,对航运亦有妨碍,水军大船恐难以通行!”马端临言道。

“汝所知皆是书上所得,而吾不仅在御前办任职,还兼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掌管天下舆图,知天下江河地理。”江宗杰揶揄地笑笑道。

“汉江北岸少航运之力,南岸通航河流较多较长,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

相关阅读: 怎可轻言负旧人绑定国运:扮演首席刺客,队友狐妖涂涂大国重工:崛起我能交易技能富贵娇妻:这个丞相我供了绝世龙帅萧子宁白惜凝我在九叔世界刷成就才不做大佬的替身白月光大佬们的修罗场吞天纳地碎星辰投影诸天,开局盘点十大装逼之王陆细辛沈嘉曜.同学,要来个系统吗没人比我更懂魔物医道无双陈飞林秋涵红尘医圣陈飞林秋涵人在超神,从签到开始从小丑玩偶开始进化神秘复苏之无法无天我,君麻吕,要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