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有异议!”
太子受挫,陈瑜民理所当然地顶上去。
“宣王殿下的逻辑臣已经完全听明白了,殿下不过是凭着罪臣薛琀的一面之词,加上一些是是而非的疑点,添油加醋连成了逻辑链。宣王殿下,臣斗胆一问——”
陈瑜民向着李世默象征性地拱了拱手。
“殿下一口咬定是冯征和薛琀勾结,目前只有薛琀的证词,那请问,冯征呢?冯征将军承认伪造证据了吗?”
冯征去世了。
李世默默声,这是对他最不利的一点。
陈瑜民及时补充道:“冯征去世,没了人证,薛琀正好为所欲为,想编造什么便编造什么,明眼人自然不会信。至于宣王殿下为何信了……”
陈瑜民一顿,声音拖长,“臣不知宣王殿下到底抱着怎样的打算,还请殿下明示。”
阴阳怪气声东击西指桑骂槐的又来,黏黏糊糊地粘在身上甩都甩不掉,李世默扬声——
“但薛琀并不知道冯征已经不在了。数日前他在陛下面前口口声声说证据是伪造的,当时神策军尚未去过萧关,举朝无人知晓冯征已死。如果所说并非属实,他又何必去冒这个险?更别说薛琀在吏部尚书府上躲了两年多,与外界毫无沟通,他又如何知晓冯征已死?”
那张怀恩又是怎么发现薛琀的呢?
到底是谁引来了张怀恩。这是李世默至今解决不了的第二个问题。
闲话休提。
“既然陈大人想要实打实的证据,本王并不是没有。前几日就在崇文馆,本王昼夜不息看了刑部送来的卷宗和证据的抄本,发现另一处破绽。”
当然是若昭事先发现的,他需要这些东西,来把背后站着的她藏起来。
李世默从怀中取出两张张整整齐齐折好的信纸,双手呈上,“这是杨大人前些天送到崇文馆的抄件,儿臣恳请陛下一观。”网首发
候在一旁的小内侍忙送不迭地把信纸送到案前。
“这是一封突厥文的信件,另一张是杨大人附的译稿。”
李世默朗声诵着那封信的开头。
“必勒格可汗即位的第二年祭月的十四日,日有食之。”
“译稿翻译过来大意如此。”李世默看向刑部尚书杨秉廉,“刑部派人亲自督察的译稿,应该没错吧。”
杨秉廉答:“绝无问题。”
“必勒格可汗即位第二年,是隆平七年,突厥历祭月始于唐历五月中旬,祭月十四日,是我大唐隆平七年六月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