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六章 江南商会,少英院

些荒谬的例子。

万历三十七年,山西汾阳县的商税是六千六百多两,相当不错的数字;而万历六年,浙江金华县的商税却不足七两,跟没收是一个样。

抛开年代的差别,就可以看出在大明地区间的商税征收的不平衡。发达繁荣的地区,商税反而更少,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尤为明显。

除了征税设卡的滞后,更主要的还是官员对于征收商税的懈怠,甚至是抵触。

正德年间的何逊在管理沙市税课使司时,一旦完成定额,他就减少对商贾的抽税;

嘉靖朝的邵经邦接任何逊之职后,在三个月内完成定额,余下的本年数月时间便启关任商贾往来。

同样是嘉靖朝的杨乔时,榷税杭州时,令木商自署收入入进行税收评估。

这特么的就是在史书上被大赞特赞的名臣,慷国家之慨为自己沽名钓誉,估计也没少收商贾的好处。否则,怎么会如此贴心的为商贾集团谋取利益?

如果按照这三位“名臣”的收税标准,别说三十税一了,就是一百税一也达不到啊!至于定额,不过是比以往相比能看得过去的数字。

杨乔时这个大混蛋就更过分了,领着国家的俸禄去征税,你让商人们看着给。做慈善,还是打发要饭的呢?

所以,税率很低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能真正落实地征收,收入也肯定比现在要高得多。

当然,既然要改革,朱由校就准备一步到位。尽管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但路总要走下去,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总不会变得更坏就是。

而江南商会的人肯定不会明白皇帝的深远考虑,他们觉得加税是肯定的,皇帝需要钱嘛!

不管是掠夺,还是压榨,只要不是敲骨吸髓,只要还有赚头,也只能忍下去了。

但在江南商会的高层人物中,却有嗅觉更加灵敏,想得更加深远的。

“诸位,在某看来,增加税率是肯定的,但未必会很高。”

夏中时捋着胡子开口说道:“看看《大明论坛》,最近两期可都是在说官员的问题。邵经邦、杨乔时都是官员的反面典型,是沽名钓誉的小人。”

头不大,眉毛稀疏,身材干瘦,但微黑的面孔时时显露出深邃隽冷的思想。这就是夏中时,平常不显山不露水,却常常有惊人的想法。

而夏中时能跻身江南商会上层,是同乡唐默的赏识和力荐。因为夏中时少时入私塾,“十岁通经史大义”,闻名乡里。

如果不是父亲和大哥相继去世,家中只有他一个男丁要撑起重担,他不会“辍儒之贾”。说不定,他已经金榜题名,成为官员了。

别人或许不喜欢夏中时,他也不喜欢贪鄙不文的商贾,但唐默却甚是看重,笑着说道:“老夏,说得再明白些,也让大家放心。”<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

相关阅读: 都市极品医神重生之灰姑娘的逆袭葬天策仙道剑阁长生1000000年魔宠的黑科技巢穴长生密钥神探陈星辰从斗罗开始的浪人帝国崛起之纪元末世灵战穿越寻侠记不败战神杨辰行踏天涯报告夫人,纪少又来要名分了我能组合英雄联盟技能恋爱流怪谈游戏傅先生总是太磨人万界武侠大冒险重生西游之九头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