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悉结部,东突厥的。”
狄仁杰又问:“做守捉郎几年了?”
突厥人黯然道:“一年多了。”
狄仁杰:“为什么做守捉郎?”
突厥人:“因为我们的部落被裴大将军打败了,族人大部流散,我也带着儿子流落到了平夷守捉城,是城中的守捉郎救了我们父子两个。”
狄仁杰:“你还有个儿子?”
突厥人:“是的,九岁了。”
狄仁杰:“你来长安几天了?”
突厥人:“两天,之前一直在灞上。”
问了些简单的问题,狄仁杰突然又道:“是谁雇的你们?”
“这只有火师知道。”突厥人摇摇头道,“我们只是听令行事。”
狄仁杰换了个问题:“那么,是谁把你们带到通善坊并安置在这栋宅第?”
突厥人道:“只知道他姓裴,火师叫他七郎君。”
“裴七郎!”韦承庆骇然道,“裴行俭的义子!”
刘思立也是吃了一惊。
这就是坐实了啊!
裴绍卿一挥手道:“带下去。”
两个守捉郎押起突厥人就往外走。
突厥人却奋力挣脱道:“把顶发还我!”
裴绍卿便抖手扔过去,突厥人慌忙接住,又郑重的收进衣襟之中藏好,仿佛收起来的不是一缕头发,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突厥人很快被守捉郎押下去。
刘思立、韦承庆面向狄仁杰,肃容说道:“狄寺正,此案已非我等四人可定夺,下官建议即刻进宫觐见天后,请求圣裁!”
“不行!”狄仁杰却断然拒绝,“正是因为此案已经牵涉到了裴大将军,我们才必须慎之又慎,以免酿成大患!”
裴绍卿闻言便心头一跳。
大患?什么大患?裴行俭谋反?
资治通鉴中好像没有裴行俭谋反这一节?
不过话又说回来,像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可信度其实是不高的,比如说,李治和武则天的关系就远没有资治通鉴中记载的那般和谐。
按资治通鉴记载,李治和武则天简直是模范夫妻。
但是就现在裴绍卿接触的情况,两人早已经势同水火。
韦承庆却不想承担责任,怒道:“狄寺正你在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