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大国,若烹小鲜。
这有时候,火候猛了,反而容易将事情办砸,而老朱,在这方面拿捏火候就很到位。
甭管怎么说,先把架子搭起来,这之后的事情之后再说。
饭要一口一口吃,现在谈什么盐政的改革,还为时过早。
朱标默默的思索着,就老朱现在这种炉火纯青操控朝局的本事,他不得不佩服,也在尽力的学习着。
这些朝臣或许看的不大清楚,毕竟由于立场的原因,他们本身就身在局中,而不自知。
可是朱标不同,他和老朱的关系也不同。这就导致了朱标能够以一种更为客观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事情的发展和变化。
老朱说完盐政之后,又朗声道:“自前元入主中原以来,文脉不兴,今大明驱逐胡虏,礼部增改礼仪,扫蛮夷腥臊之风,此举甚好。”
“然今当务之急乃复兴我中华之文脉,故各州府县由官府拨款,设立学校,选品行优渥之学子,入学府学习,日后为我大明栋梁。”
“学校教育,到元代其弊已极,使先王衣冠礼义之教混杂着元代文化意识,上下之间,波颓风靡,所以,学校之设,名存实亡。”
“自争战以来,人习以战斗,唯知干戈,莫识俎豆。咱常说治国之要,教化为先,教化之道,学校为本。”
“今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为当急之务,应该立即付诸实施。”
在老朱近乎一顿大白话的阐述之下,不少臣子面露激动之色。
这是好事啊!
礼部的一些官员更是兴奋,能干礼部这差事的,有许多都是饱读诗书的老夫子,这些人,最爱的就是教化。
就是推行先王之政,在他们看来,老朱这个举措,算是直接怼到了他们心眼里。
令他们舒服的都想呻吟出声儿。
朱标此刻也是一愣,这扩建学校的事儿老朱现在就打算着手?
他知道老朱有准备,可万万没想到,居然这么快。
看来,这地方一些贤达名士的拒绝给老朱刺激不小,不然的话,老朱不会下这么大的决心。
看着这些眼睛有些放光的群臣,朱标心中也不禁笑了笑。
朱标知道几分这些人的心思,不过他不确定的就是当明白整个事情全貌之后,这些人还笑不笑的出来。
老朱应该安排托了吧?
没错,肯定的,这有些事儿皇帝直接出面是可以的,尤其是老朱这等开国皇帝,直接拍板定下来问题也不大。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