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现在来看,那赵诵的路会走的比他们长、比他们远。
这是大幸,还是不幸!
王文统心想。
......
临安
五月癸丑,前方战事胶着,皇帝赵昀下诏:夏贵进官二等,兼河南招抚使,毛兴特转右武大夫。
历史上还是按照原来的轨迹发生了。
赵诵继续待在枢密院编修兵书,顺便探查枢密院的军报。
回来后给孩子们上专门的课程辅导。
除此外,再去余杭县的苏家别院,探讨武器的研究。
至于孙公亮父子,则一直待在城东的别院,偶尔与李彦简探讨未来的蒙古局势,往往会争的面红耳赤。
孙家父子二人除了争执外,偶尔也潜心研究赵诵的那副铠甲。
孙公亮仍旧不死心地对孙拱道:“儿子,虽然那个赵诵囚禁了我们,但将来还是有希望回到云中的,等回到云中,我们孙家继续早出更好的铠甲,献给汗王。”
孙拱道:“父亲,我担心的是奶奶、娘亲、弟弟们,还有芸娘和孩子们,我们不在云中,他们会伤心难过的。”
“一入宋国,千里迢迢,你我父子二人都是阶下囚,又何谈自由之身?家人,我只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不受任何威胁。”
“父亲指的是?”
孙公亮很是发愁,对孙拱说出他的担忧,“毕竟你我父子负责蹄筋翎根铠的督造,我只怕朝廷万一怪罪下来,会连累家人的。”
孙拱道:“不会吧,毕竟爷爷那个时候可是有恩于成吉思汗的!”
“凡事都有万一。”
孙公亮说着这句话的时候,并不知道已经被门外的护卫偷听到了。
过了不久,一封书信去了燕京城。
杨安时开启书信,交待给了杨光明。
“孙家一大家子,光明,你有信心么?”
杨光明走了,往云中而去。
......
五月上旬,赵竑、桃娘一行人北上,在庆元府转了海船,沿着浙东运河来了临安府。
到了临安,已经是五月中下旬了。
这次他们北上,是因为赵诵的一个决策“流民问题与应对流民的办法”。
流民问题是重中之重,如今两国交战,流民就会产生。
<